1 / 64
文档名称:

吞咽困难评定与康复要点.ppt

格式:ppt   大小:4,040KB   页数:6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吞咽困难评定与康复要点.ppt

上传人:2623466021 2022/1/20 文件大小:3.9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吞咽困难评定与康复要点.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吞咽困难评定与康复要点
吞咽障碍的定义
吞咽障碍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由于摄食-吞咽过程中一个或多个阶段受损而导致吞咽困难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吞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导致食物误吸入气管导致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危及生命。
2021/1/12
23
咽阶段的吞咽障碍
软腭与咽后壁封闭障碍→鼻返流
喉上提不能→呛咳、误吸
声门关闭不全→音质变化
咽缩肌群收缩无力→食物滞留、重复吞咽
环咽肌开放不全→食物梗阻感、用力吞咽 咽部食物滞留、重复吞咽
2021/1/12
24
食物滞留
会厌谷 会厌与舌根之间的缝隙
2021/1/12
25
食物滞留
梨状隐窝 在喉的两侧,食管通道处的 会厌与甲状软骨之间的沟
2021/1/12
26
吞咽障碍的评价
目的:
明确吞咽障碍是否存在
明确引起吞咽困难的部位和机制
明确可能的病因
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2021/1/12
27
吞咽障碍的评价
吞咽障碍临床检查法(CED)
口腔功能评估
反复唾液吞咽评估
饮水试验
摄食-吞咽过程的评估
有一定的主观性,未能直观地显示吞咽的解剖生理情况和过程
2021/1/12
28
吞咽障碍临床检查法
病史
药物
症状:频度、何时发生、加重
伴随症状:梗阻、鼻腔返流、误吸、烧心、肺炎、言语/语音改变、体重下降等
检查:唇、颊肌、下颌、咬肌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舌、软腭、咽感觉
喉的检查:屏气检查、发声检查、声带功能检查、间接喉镜检查
2021/1/12
29
口腔功能评估
口部开合、口唇闭锁、牙齿状态、舌部运动、有无流涎、软腭的上抬
吞咽反射、呕吐反射
构音、发声(开鼻声:软腭麻痹;湿性嘶哑:声带上部有唾液等残留)
口腔内知觉、味觉
2021/1/12
30
反复唾液吞咽测试(repetitive saliva swallowing test, RSST)
引用才滕荣一,1996
决定吞咽功能的要素分为吞咽反射的引发性和吞咽运动的协调性
吞咽反射的引发低下,往往是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问题所在
RSST是一种测定吞咽反射引发性的方法
2021/1/12
31
饮水试验
引用洼田俊夫,1982
洼田氏饮水试验:患者坐位,饮温水30ml,让其“像平常一样喝下”
1 级:能1 次(5s 内)饮完,无呛咳
2 级:1 次饮完,但超过5s,或分2 次饮完,无呛咳
3 级:能1 次饮完,但有呛咳;
4 级:分2 次饮完,但有呛咳;
5 级:屡有呛咳,全部饮完有困难。
判定标准:1 级为正常,2 级为可疑、3 级以上为异常。
2021/1/12
32
吞咽障碍的功能性检查
放射性检查
内窥镜检查
测压检查
咽部放射性核素扫描
超声检查
表面肌电图检查
脉冲血氧定量法
2021/1/12
33
一、食管吞钡造影检查(Barium Esophagram)
在X线***下,动态观察钡剂由口-咽-喉到胃的过程。
不适用于危重患者
钡剂可能误吸入气管
2021/1/12
34
二、吞咽X线荧光***检查(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
应用x线***装置,让患者吞咽钡造影剂,观察造影剂从口腔、咽喉到食道移动情况。
它是评估吞咽机制,确定吞咽障碍的“金标准”。
适应症:口腔、咽部、食管期吞咽障碍患者
2021/1/12
35
吞咽X线荧光***检查(VFSS)
优点:
缺点:
设备要求不高,简单易行
对吞咽运动的细微异常改变较敏感
区分吞咽障碍的结构异常和功能异常
使用不同体位和性质的食物进行评估
不能发现咽喉的唾液残留
不能定量分析咽收缩力和食团内压
不能反映咽部的感觉功能
病重者不能进行
2021/1/12
36
三、吞咽电视内窥镜检查(Videoendoscopy Swallowing Study, VESS)
能直接观察口腔、咽喉部的结构、粘膜情况、吞咽后的食物滞留情况
不接触放射线
能在床边、甚至ICU进行
缺点:着重于局部的观察,对吞咽的全过程、解剖结构和食团的关系、环咽肌和食管功能等方面提供的信息不多
2021/1/12
39
四、测压检查(Manometry)
唯一能定量分析咽部和食道力量的检查手段
可以与VFSS同步进行,即荧光***测压检查(Manofluorography)
可提供吞咽时量和质的信息,分析吞咽障碍的病因和吞咽的有效性
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多用于科研
20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