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实验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ppt

格式:ppt   大小:860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实验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1/21 文件大小:8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实验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实验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第1页,本讲稿共13页
实验十
蛙心脏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观测
第2页,本讲稿共13页
【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
学习蛙心脏标本的制备,仪器的连接,操作软件的使用,有关实验参数的实验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第1页,本讲稿共13页
实验十
蛙心脏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观测
第2页,本讲稿共13页
【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
学习蛙心脏标本的制备,仪器的连接,操作软件的使用,有关实验参数的设置,实验数据、图形的获得及分析等。
掌握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的概念,心肌和骨骼肌的不同收缩特点。
学方法观察心室的收缩活动的不同时期对额外刺激的反应。
第3页,本讲稿共13页
【实验原理】
心肌每发生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会发生一系列周期性变化,与其它可兴奋组织相比,其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约相当于整个收缩期,甚至可延续到舒张早期。在此期中,任何强大的刺激均不能使之产生动作电位。此后为相对不应期,仅对强刺激产生兴奋(动作电位)。最后为超常期。后两期均发生在舒张期内。因此,在舒张期内(有时不包括舒张早期),给予心室一次阈上刺激,便可在正常节律到达心室之前,引起一次扩布性兴奋和收缩,称为期前收缩或早搏。期前收缩也有一个有效不应期。因此,当窦房结(两栖类为静脉窦)的正常节律传到心室时,正好落在这个有效不应期内,不能引起心室肌的兴奋和收缩,心室停留于舒张状态,直至下一次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发生兴奋。这个在期前收缩后出现的持续时间较长的舒张间歇期,称为代偿间歇。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录方法,并通过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的观察,验证心肌有效不应期长的特征及了解心肌兴奋性的变化特点。
第4页,本讲稿共13页
【动物与器材】
蛙、计算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解剖针、手术剪、眼科剪、圆头手术镊、蛙板、刺激输出线、刺激电极、张力换能器、蛙心夹、棉花、棉线、任氏液
第5页,本讲稿共13页
【实验步骤】
破坏脑与脊髓
暴露心脏 ,观察心脏的结构
连接实验装置:在心舒期用连线的蛙心夹夹住心尖约1毫米,丝线另一端接张力换能器,张力换能器输入端接生理信号采集系统通道1。
第6页,本讲稿共13页
第7页,本讲稿共13页
将刺激电极固定,使其两极与心室相接触但不妨碍心肌收缩。
进入实验系统后,点击“实验”菜单,然后单击“循环”模块中的“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项,系统即自动设置好实验参数、弹出刺激器对话框,并处于示波状态,此时可观察到正常的心搏曲线,曲线向上为心室收缩,向下为舒张。(刺激方法详见后)
记录心搏曲线
观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第8页,本讲稿共13页
刺激方法:在刺激器对话框中先选择“触发捕捉”,再选择“下降沿捕捉”,然后在显示通道中单击鼠标即可在单击位置呈现一水平显示线,调节单击点在屏幕上纵向的位置可调节该水平显示线的高低,该水平显示线与心搏曲线下降沿的交点就是给予刺激的可能位置(具体位置由发出“开始捕捉”命令的时刻决定)。由于在舒张早期以后给予刺激才会产生期前收缩,故应调节水平显示线至心搏曲线中间偏下的位置。此后每用鼠标点击刺激器对话框中的“开始捕捉”键,刺激器即会在“开始捕捉”命令发出后、心搏曲线与水平显示线的第一个下降沿交点处发出刺激信号,调节水平显示线高低位置及刺激强度即可观察到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现象。如需记录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波形,应在系统记录状态发“开始捕捉”命令。
第9页,本讲稿共13页
操作方法:
分别于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的早、中、晚给予单刺激(注意,刺激前后应有三四个正常心搏曲线做对照),观察心搏曲线有无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第10页,本讲稿共13页
【注意事项】
在将电刺激施加于心脏之前,先刺激蛙腹部肌肉以检查电刺激是否有效。
制备标本的过程中,注意保持标本的活性;蛙心夹夹在心尖部,夹持1mm厚左右的心肌。
刺激输出线、信号引导线的正确连接;
心肌与张力换能器的连接要松紧要适度,太松信号传递不灵敏,太紧则容易损坏换能器;
刺激参数的正确设置,,波宽5ms;
注意使用解剖器械,以免实验者受伤。
第11页,本讲稿共13页
【结果和目标】
观察和记录正常的心搏曲线,求出心搏频率;
记录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的曲线,并分析其特性。
第12页,本讲稿共13页
【思考题】
1.实验结果说明心肌的哪些生理特性?
2.心肌的不应期较长有何生理意义?
第13页,本讲稿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