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耳鸣耳聋和听力学检查
*
2021/1/12
必要性:
广大群众健康意识的增强
老龄化社会的普遍现象
相关疾病的深入认识
适应新的医疗服务模式
*
2021/1/12
要求:
纠正错误认识
必须谨慎诊断
做到加康复措施如唇读和手势
*
2021/1/12
WHO听力减退分级
分级
听阈平均值
表 现
推 荐
0
≤25 dB
没有或有很轻的听力问题,可听到耳语声
1(轻度)
26~40 dB
可听到和重复1米处的正常语声
咨询,可能需用助听器
2(中度)
41~60 dB
可听到和重复1米处提高了的语声
通常推荐用助听器
3(重度)
61~80 dB
当叫喊时,可听到某些词
需用助听器,如不可能应教唇读和手势
4(极重度,包括聋)
≥81dB
不能听到和听懂叫喊声
助听器可能有助于懂得话语,需外加康复措施如唇读和手势
*
2021/1/12
耳聋的常见疾病
传导性聋
外耳道先天性或后天性闭锁,中耳畸形,各种原因引起的外耳道堵塞,鼓膜穿孔,各种急慢性中耳炎及其后遗症,耳硬化症,听骨链脱位,颞骨骨折等。
感音神经性聋
遗传性聋、药物中毒性聋、感染性聋、创伤性聋、突发性聋、梅尼埃病、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全身疾病相关性聋、噪声性声损伤、脑干听觉通路病变。
混合性聋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迷路炎、晚期耳硬化症、感音神经性聋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等。
*
2021/1/12
听 力 学 检 查
*
2021/1/12
*
2021/1/12
听力学检查的特殊性
听力检查是听力学的一部分。耳鼻喉科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
听力检查方法众多,不同的方法涉及不同原理。
目前国内听力检查设备多为进口,检查报告不易看懂,须有一定专业知识。
任何一项听力检查都有其局限性,临床上对具体病人需要多种听力检查结合起来分析才较为可靠。
*
2021/1/12
听力学检查的必要性
耳的解剖学特殊性
耳形态学检查的局限性
耳功能检查的重要性
90%以上耳科疾病需要听力检查来辅助诊断,而其中又有近1/3为其他疾病牵连所致。
*
2021/1/12
主 要 目 的
1、确定有无听力障碍
2、确定听力障碍的程度
3、确定听力障碍的性质(传导性聋、感音性聋、混合性聋)
4、确定听力障碍的病变部位(中耳、内耳、蜗后),为治疗及康复提供依据。
5、与听觉系统相关疾病的辅助诊断。
*
2021/1/12
*
2021/1/12
主 要 分 类
一、主观测听(行为测听):
1、音叉检查
2、纯音测听
3、耳鸣检查
4、声场测听
5、言语测听
*
2021/1/12
二、客观测听:
1、声导抗检查
中耳功能诊断、协助面神经损伤定位与监测、重症肌无力诊断与监测、分析有无听觉中枢病变、预估听敏度、指导助听设备的选择及佩戴。
2、听觉诱发电位(AEP)
包括听觉脑干反应(ABR)、耳蜗电图(ECochG)、
中期潜伏电位(MLR)等。了解耳蜗至听觉皮层系统
各个平面的病变。
3、听觉多频稳态诱发电位(ASSR)
4、耳声发射测试
5、声诱发脑磁反应
*
2021/1/12
一、音叉试验
1、最常用的听力检查法之一。简单而实用。
2、内容:
(1)林纳试验
(2)韦伯试验
(3)施瓦巴赫试验
(4)镫骨活动度检测(盖来试验)
*
2021/1/12
*
2021/1/12
镫骨活动度检测(盖来试验)
一、目的
对于鼓膜完整者,可了解镫骨肌活动度。
二、临床意义
1、音叉声尚有强弱变化波则为“阳性”,用(+)来标记;反之,则为“阴性”,用(-)来标记
2、(+)代表镫骨活动良好,听骨链活动存在,不排除外伤性中断可能(需结合纯音测听结果);(-)代表镫骨活动差或消失,多见于耳硬化症或鼓室硬化,而后者多为外伤性炎症或中耳慢性炎症所致。
*
2021/1/12
*
2021/1/12
面神经管凸
蜗窗
镫骨肌
鼓膜张肌
咽鼓管
岬
水平半规管凸
乳突窦入口
*
2021/1/12
二、纯音测听检查(PTA)
1、测试内容
纯音气导听阈、纯音骨导听阈。
2、意义及特点:
⑴是目前唯一能准确反映听敏度(听力损失程度)的行为测听法,几乎可满足听力检查的所有目的,是目前评价听功能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⑵唯一有国标的测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