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ppt

格式:ppt   大小:7,207KB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1/22 文件大小:7.0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
第1页,本讲稿共35页
概念
什么是VAP?
 VAP全称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48h后发生的肺炎。
★撤机、拔管后48h内出现的肺炎,仍属VAP。电器加温部分和温控传感器探头的金属部分
第15页,本讲稿共35页
预防——与器械相关的预防措施
2.呼吸回路的更换:
呼吸回路污染是导致VAP的外源性因素之一。
有研究发现,无论呼吸回路7d更换、2~3d更换,还是不定期更换,VAP的发病率均无明显差别,相反不定期更换呼吸回路产生的费用更少。
另有研究发现,延长呼吸回路更换时间有降低VAP发病率的趋势。
因此,机械通气患者无需定期更换呼吸回路,当管路破损或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第16页,本讲稿共35页
预防——与器械相关的预防措施
3.湿化器类型对VAP发生的影响:
HHS是以物理加热的方法为干燥气体提供 适当的温度和充分的湿度,为主动湿化;
HMEs是模拟人体解剖湿化系统的替代性装 置,它收集并利用呼出气中的热量和水分以 温热和湿化吸入的气体,为被动湿化。
目前研究表明,机械通气患者无论采用HMEs还是含加热导丝的HHS作为湿化 装置,均不影响VAP的发生。
第17页,本讲稿共35页
预防——与器械相关的预防措施
4.HMEs的更换:
推荐:机械通气患者若使用HMEs,每5~7天更换1次,当HMEs受污、气道阻力增加时应及时更换。
第18页,本讲稿共35页
预防——与器械相关的预防措施
5.细菌过滤器:
细菌过滤器常放置在吸气管路和(或) 呼气管路端。 缺点:可增加气道阻力和无效腔。

研究显示,在呼吸机的吸气管路和呼气管路端均放置细菌过滤器,并未降低VAP的发病率,也不能缩短患者ICU留治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

建议:机械通气患者不常规使用细菌过滤器;对疑似或确诊为肺结核的机械通气患者,应在呼气管路端放置细菌过滤器。
第19页,本讲稿共35页
预防——与器械相关的预防措施
6.吸痰装置及更换频率:

吸痰是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进行的侵入性操作之一,对清除气道分泌物、维持气道通畅、改善氧合具有重要意义。
第20页,本讲稿共35页
预防——与器械相关的预防措施
目前研究表明,采用开放式或密闭式吸痰装置均不影响VAP的发生。
但是密闭式吸痰装置,不影响患者与呼吸机管路的连接,可维持呼气末正压和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建议有条件使用。
推荐:除非破损或污染,机械通气患者的密闭式吸痰装置无须每日更换。
第21页,本讲稿共35页
预防——与操作相关的预防措施
1.气管插管路径与鼻窦炎防治:
气管插管可通过经口途径和经鼻途径建立。
研究认为,尽管经口气管插管的气道并发症较经鼻气管插管多,但经口气管插管可降低鼻窦炎的发病率。
第22页,本讲稿共35页
预防——与操作相关的预防措施
2.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上气道分泌物可聚集于气管导管球囊上方,造成局部细菌繁殖,分泌物可顺气道进入肺部,导致肺部感染。
因此采用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持续吸引和间断吸引声门下分泌物均可明显降低VAP的发病率。
推荐:建立人工气道,在预期机械通 气时间超过72小时的患者,应行声门 下分泌物引流
第23页,本讲稿共35页
预防——与操作相关的预防措施
3.气管切开的时机:
气管切开能减少无效腔、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利于口腔护理和气道分泌物引流、可能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早期 机械通气 8 d以内
晚期 机械通气13d以上

建议: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气管切开不影响VAP的发病率
第24页,本讲稿共35页
预防——与操作相关的预防措施
4.动力床治疗(kineticbedtherapy):
机械通气患者需保持相对静止的半坐卧位,可引起黏膜纤毛运输能力下降、肺不张及肺静脉血流改变,因此临床上可人工为机械通气患者翻身或动力床治疗以改变患者体位,减少并发症。

动力床治疗是对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使用可持续旋转及保持至少50°以上翻转的护理床,减少患者因长期卧床而出现的并发症。
第25页,本讲稿共35页
预防——与操作相关的预防措施
5.抬高床头使患者保持半坐卧位:
美国胸科学会、加拿大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