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某年除夕,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人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整理行装,到处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没有人关切这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妇包了饺子请老人吃,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为了报答老妇的好心,老人告知她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要她穿红衣,在门上张贴红纸、点上红烛,在院内燃烧竹子发出炸响。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发觉村中灯火通明,它的双眼被刺眼的红色逼得睁不开,又听到有人家传来洪亮的爆竹声,于是浑身战栗的逃走了。从今人们知道了赶走年的方法,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恭贺对方渡过了年兽的肆虐。后来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六、桃符的传闻
宋代王安石在《元日》这首诗中写道:;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形容初日的光亮。诗中的;桃;和;符;是互文,意即总把新桃符换下旧桃符-除旧布新。关于桃符有个漂亮的传闻。很久以前,东海度朔山风景秀丽,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树巨大无比,枝繁叶茂,曲蟠三千里,结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这树上的桃子能变成神仙。
一个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红发绿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子神荼、郁垒二兄弟用桃枝战胜鬼怪,并用草绳捆着喂了看山的老虎。从今,两兄弟的大名令鬼怪为之惧怕,他们死后变为特地惩治恶鬼的神仙。后世人们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两神仙像挂在自家门两侧,以驱鬼祛邪,这种桃木板被称作;桃符;。
随着时代的改变,桃符本身也在改变,以后人们又将两个神仙的名字写在桃符上,代替画像,再后来,又发展到;题桃符;,即将字数相等、结构对称、意思相应的短诗题写在桃符上,这就是春联的前身。
七、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季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准备。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觉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精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状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望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探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视察,细心推算,制定出了精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