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解说词(新).doc

格式:doc   大小:38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解说词(新).doc

上传人:beny00011 2022/1/22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解说词(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word
word
2 / 31
word
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解说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我是讲解员某某某,非常欢迎大家光临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参观指导!
这座楼房是按照学校前身——原某某师专老校区50年某某殷墟、某某古城等等。在周边的某某省、某某省、某某省、某某省、某某省、某某省所属的中原区域,也有大量古代农耕文化遗址,这些都充分证明了中原地区在中华民族农耕文明史中的主导地位。
这里安放的一件展品叫太平车,是过去豫东平原地区的运输工具。
〔第二厅、农耕器具〕
现在来到的是第二厅,这里展示的是传统农耕工具和器物。大体分为耕地整地工具、播种工具、松土除草工具三类。传统农具作为农业生产力开展的主要工具,它记录着农业开展的历史轨迹,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质。
犁是最为主要的农具,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是由耒耜演变而来,形于石,成于铁,汉代广泛使用直辕犁,唐代发明曲辕犁。请看我们在某某卢氏县征集到的这架木犁,还较多的保存着历史的印迹。传统犁、耙、耧等耕作工具,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才逐渐被新式农具代替,目前偏远山区仍有使用。
word
word
5 / 31
word
大家请看,这些都是中原地区比拟普遍使用的各种农具。这是耘锄、锛铲、翻地叉、爪钩、棉花植播器……〔可酌情介绍〕。每一件农具都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它们的形状和结构都有着科学道理。
〔 第三厅、农耕风貌、时令节气〕
现在我们来到第三厅,这里向我们展示传统的农耕风貌,让我们了解农事节气。
小农社会的农村,富有规律的农事活动与天然成趣的田园风光交融在一起,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农耕风貌:春天,麦苗青青,菜花黄黄,又有农夫和耕牛在耕耘春播;夏天,荷塘飘着清香,麦田一片金黄,人们在忙着收割;秋天,红枫染山岗,黄叶铺大地,一派秋收景象;冬天,山裹银装,万物尽敛,人畜入室,休养生息。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华夏子孙,秉承着“天人合一〞的理念,遵守着仁爱和谐的儒家之道,走过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
在漫长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我国古代先民们不断观察和总结天地间变化的自然现象,依据月亮的阴晴圆缺,万物的荣枯盛衰等,发现了地球与太阳的相对运行规律,积累和掌握了大量农事季节与气候变化的特点,总结和创造出七十二物候和二十四节气,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伟大发明,为保证农业生产遵循自然规律、提高生产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时至今日仍在应用。
word
word
6 / 31
word
这里是对二十四节气的简要介绍,请大家参观。〔可酌情重点介绍几个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比如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到了惊蛰,大地回春,天气开始变暖,有农谚称: “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
然后就是春分、清明、谷雨〔清明是一个重要节气,清明的意思是清淡明智。这时气温上升,雾气变少,风沙消失,空气清新,有农谚称:“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也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扫墓祭祖是清明的重要****俗。〕
接下来是立夏、小满、芒种,〔芒种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抢收麦子、抢种秋粮十分急迫。〕
然后是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但这时天气还不是最热,小暑、大暑才达顶峰〕。
……
这里是农耕风貌的微缩景观。背景音乐是我们从乡间直接采集到的,虽然称不上完美的韵律,但它是真实的、朴实的。
〔第四厅、粮食加工〕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第四厅,这里摆放着较为笨重的粮食加工工具。
word
word
7 / 31
word
在某某的新X出土了先民们早在7000年前打制的石磨盘、石磨棒,在中国农业博物馆里收藏的粮食加工工具,土于中原地域者居多。 据传说石转磨是春秋时期由鲁班发明的,到东汉有了广泛的使用。汉唐以后,粮食加工方法有了较大的进步,由原来以人力为主,开展到畜力、水力等。石转磨的使用,使古代人类的饮食方式有了革命性的提高,有了面粉,人们创造了各种各样的面食方法,并逐渐成为中原地域乃至广阔北方地区的饮食****惯。
石磨、石碾、石碓和风车,是中原地区最常用的粮食加工工具。它们的构造原理乃至石磨的齿牙纹路等,都很有道理。初期的石磨,齿牙纹路全是放射状的直纹,不利于转动和出面。后来改良为中间有龙纹,周围纹路为人字状斜纹,就非常好用。这些工具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在使用,此后逐渐被现代化工业生产所取代。
〔第五厅、收获储存、五谷粮菽〕
现在请各位到楼上参观。
〔楼梯墙壁装饰〕这是晒粮用的竹编大簸箩,从某某某某征集而来,“招财进宝〞是旧时民间最常用的吉祥祝福语。让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