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剧本为舞台演出而作.doc

格式:doc   大小:36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剧本为舞台演出而作.doc

上传人:wcs1911 2022/1/23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剧本为舞台演出而作.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剧本为舞台演出而作
[ 摘要 ]《谭嗣同》的文学本具有浓厚的舞台演出性。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构思精妙,结构讲究,让戏剧动
作与舞台动作水乳交融; 二是捉住心理细微, 营造多彩意象,从“可以从作品结构中抽取出来,还原为按时间先后顺序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情节是故事的实现形式,是经过安排的事件,它不一定按时间顺序发展,而是根据各事件之间因果关系表现出来的系列行动与事件,体现着某种结构意志、经过安排的事件,明显具有叙述的程序与主题重点,是结构化了的故事。因而,情节是讲述正在发生的事,而故事是讲述曾经发生过的事。
《谭嗣同》的作者熟谙此道,在剧中所择取的细节很有规则地组合成饶有戏剧性的情节,并与典型环境密切结合,形成戏剧化的情境。 《谭嗣同》一开场,作者就将观众引进了这样的戏剧化情境:从典型环境看,先是一片漆黑,当画
外音响起:“皇上有旨,颁《明定国是诏》 ,变法维新! ”,则“远处有一处闪电亮了一下” ;当宣布“皇上有旨,宣南海
康有为御前觐见” ,则舞台上“闪电近了一些也亮了一下” ;当宣布 “皇上有旨, 授谭嗣同四品军机章京, 协办新政” 时,立刻“一道闪电凌空劈下, 撕开漆黑天幕” 、“一记炸耳响雷” 、
“舞台中央一株枝叶繁茂的参天梧桐正被雷电劈倒” 、“光束
打向谭嗣同,他挺拔俊朗,英气逼人,仰头大笑” 。谭嗣同正是在这样一种风雨如磐、黑白争斗的典型环境中出场的,
预示着他前途的艰难困厄。但是他力主变法维新,竟将雷劈古宅大树这种常人以为凶兆的自然现象视作吉象,是天要变了,天要亮了的大大吉兆,他发白心底里的声音响了起来:“定国是诏就是惊天雷,雷鸣电闪唤醒了报国心,劈焦了百年古树,劈开了天眼民心。我要用这焦黑梧桐,制一把铿锵
古琴”,“奏一曲撼天动地的变法维新” (第一场)。自然界的雷、电、树被劈本不与人类社会发生的情、事相关联,是自
由发生的事,时间、空间也难聚于一起,当然也无所谓好坏美丑、抑扬褒贬,但一当与人们的兴衰际遇、情感认识、月
旦臧否相碰撞, 就形成了特殊的情境, 让置身于其中的人们,产生截然不同的审美评判,于是就有了谭嗣同般的将凶兆作
吉象,斫焦桐为崩霆的联想和举措。既有弹琴举措,就有琴声的传播远扬,于是就有可能兆示全剧的音乐结构。电闪、雷鸣、劈树、视吉、作琴、弹琴等细节也由作者沿着预设的谭嗣同性格动作线,根据各细节之间因果关系表现出来的系
列行动,既体现着作者的结构意志, 也隐指全剧的排场结构。细节经过作者有目的性安排,明显具有叙述的程序与主题重
点,是结构化了的故事,形成了富有戏剧性的情节,织成了戏剧化的情境。全剧像这样的细节组合,还有几处,如“莽
苍苍斋琴心纺车远会” 、“颐和园里的斗蟋蟀” 、“法华寺力服袁世凯”等,足够支撑起全剧的戏剧性行动和审美追求。剧作者钱珏深刻地认识到:戏曲的艺术形式或舞台表演都依赖
戏曲情节的具体铺展, “表现性的舞台动作始终与再现性的
戏剧动作――戏剧情节紧密相联,前者是为体现后者服务
的”(沈达人:《戏曲的美学品格》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6 页)。故而她能在创作实践中贯穿着戏曲剧本的写
作规律:一是情节性故事集中, 集中在主要人物谭嗣同身上,让占用的时间比实际生活时间要长的戏曲歌、舞、做有充分
展现的时空,舍弃了“散点”结构;二是人物集中,性格鲜明,便于行当分别扮演、表演程式选用。戏曲的行当的表演程式,从外型上包含某类人的性格、性别、品德、年龄、身份、职业等内容, 以及隐喻和象征对人物的审美评价。剧作者从动笔开始,就有行当的意识,并熟悉各个行当的特

所以,
性,使舞台表演色彩丰富;三是“把最有戏剧性的情节直接
表现在观众面前” (《张庚文录 ?戏曲的形式》)。戏曲是以行动为主而不是以语言为主来表现的。戏曲的矛盾一般是采取明
场交待,即把尖锐的矛盾直接表现在舞台上,用冲突中的动作来交待情节和人物。让观众比剧中人早知道内容和关键性的局势,可以引起他们对人物命运的关心,造成悬念,构成戏剧性。如果不追求这些,那就会有意无意中让戏曲变成话
剧或话剧加唱。《谭嗣同》 一剧避免了这些问题。 二、
捉住心理细微,营造多彩意象,从“神似”中见神韵。
中国戏曲由于受“物感说”的影响,在创作理论上出现
了不同于形象塑造的“意象”创造。张庚先生说: “‘意象’
中的这个‘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