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文档名称:

回归童心的绘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pdf

格式:pdf   大小:1,855KB   页数:5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回归童心的绘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pdf

上传人:1322891254 2016/8/22 文件大小:1.8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回归童心的绘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分类号:____________ 密级:______________ UDC:____________ 单位代码:______________ 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论文题目:回归童心的绘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学位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学位领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提交日期:2014年4月15日李慧琼公开 1 1 6 4 6 1112421033 教育硕士冯铁山学科教学(语文) 教师教育学院万方数据 A Thesis Submitted to Ningbo University for the Master’s Degree Teachingstrategyofreadingofpicturebookstoreturnto childishness Candidate:Lihuiqiong Supervisors:Research Associate Fengtieshan Faculty of Teacher Education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 Zhejiang April 15,2014 万方数据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宁波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愿意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签名: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宁波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循此规定) 签名:___________ 导师签名: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万方数据宁波大学硕士学士论文 I 回归童心的绘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摘要绘本是适合孩子年龄特征的阅读材料,阅读绘本对于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图景思维的形成,审美意识的培养,健康品格的发展,知识面的全面扩展, 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绘本教学有成人化、功利化的趋势,忽视了儿童的学习心理,也忽视了发现儿童、尊重儿童的教育价值。本文试图将绘本阅读教学与童心指向相结合,意在用回归童心的本体观,指导小学绘本阅读教学实践。本论文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意在探究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划定本研究的主要内容;评述国内外对绘本阅读的研究状况以及我国小学阶段绘本阅读教学的现状。第二章为核心概念界定。主要对本论文中的“绘本”,“绘本阅读”和“绘本阅读教学”这三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说明。第三章是本论文的调研及问题呈现部分。本章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儿童对绘本读物的喜爱情况以及学校中绘本阅读教学的开展情况。第二部分是在调查实证的基础上,厘析出以下三方面的问题:对绘本认识不足;绘本阅读教学目标功力;绘本阅读教学方式单一。从本质上看,以上三个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应试教育影响根深蒂固,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惯性延续。第四章是对回归童心绘本阅读的现实价值的探讨。本论文从回归童心是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是语文教学焕发生命活力的前提,是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三个层面来展开论述。第五章回归童心绘本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基于现实调查以及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本论文提出三方面的可行策略:从儿童生命成长高度确定目标;采取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注重童心自然表达的言语实践。关键词:童心,回归童心,绘本阅读,绘本阅读教学万方数据回归童心的绘本阅读教学策略研 II Abstract Picturebookissuitablereadingmaterialforchildren’ signableeffectsonimprovingthechildren’sexpressabilityandformingtheirimagethinking,culti 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