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word
word
2 / 19
word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1. 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平视正前方,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2. 内侧和外侧----是描写人体各局部或器官与人体一定位置,可减少腱与骨面的摩擦。
40. 腕管----位于腕掌侧,由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围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拇长屈肌腱和正中神经通过。
41. 四边孔--是位于肩胛下肌〔前面观〕和小圆肌〔后面观〕的下方、大圆肌的上方、肱三头肌长头和肱骨上端内侧之间的间隙。有腋神经和旋肱后血管通过。
42. 收肌管--位于大腿中部,由缝匠肌深面,大收肌与股内侧肌之间形成的三棱形间隙,其前壁为大收肌腱板,上连股三角尖,向下经收肌腱裂孔通腘窝,内有隐神经,股动脉和股静脉。
43. 股三角--位于大腿前上部,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外侧界为缝匠肌内侧缘,有股血管,股神经通过.
word
word
3 / 19
word
44. 斜角肌间隙--位于颈根部,由前、中斜角肌和第一肋围成,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45. 腹股沟韧带--连于髂前上嵴和耻骨结节之间的腱性结构,由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增厚卷曲形成,。
46. 腹股沟镰--由腹横肌下部的腱膜和腹内斜肌下部的腱膜共同融合而成,又称联合腱,构成腹股沟管后壁的内侧部。
47. 白线--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上,介于左、右腹直肌鞘之间,由两侧3层腹肌的腱膜纤维交织而成,上起剑突,下方止于耻骨联合,上宽下窄,坚韧而少血管。白线中部在脐周围有圆形的腱环为脐环,是腹前壁的薄弱点。
48. 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由外上斜向内下,长为4-5cm的肌肉筋膜裂隙,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49. 中心腱--膈的三部起点肌束在膈中央移行为腱膜,集合在一起称中心腱,内有腔静脉孔通过。
50. 腰肋三角--在膈的起始处,腰部与肋部之间有三角形小空隙,没有肌束,为膈的薄弱区。
51. 收肌腱裂孔--大收肌腱板向下止于股骨内上髁上方的收肌结节,此腱与股骨之间形成裂孔称收肌腱裂孔,内有股血管通过。
52. 跟腱---位于距小腿关节的后方,是小腿后面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小腿三头肌〕共同集合而成的一个巨大的肌腱,此腱止跟骨结节,与跳跃有关。
53. 肌腱袖--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腱分别止于肩关节的前方,上方,后方,腱纤维和肩关节囊纤维相交织而成,可加强肩关节的稳定性。
54. 髂胫束--由阔筋膜X肌腱膜和阔筋膜向下延续而成,止于股骨外侧髁。
55. 腹直肌鞘--包绕腹直肌,由腹外侧壁三个扁肌的腱膜形成。鞘分前后两层,前层由腹内外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在脐下4-5cm以下,鞘的后层完全转至腹直肌的前面参与构成鞘的前层。
56. 髌韧带--由股四头肌腱包绕髌骨的前面和两侧向下延续而成,止于胫骨粗隆。
57. 咀嚼肌---指配布于颞下颌关节周围,参与咀嚼运动的一组肌群,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
58. 颈动脉鞘--指颈筋膜向两侧扩展包绕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形成的筋膜鞘。
---指实质性脏器的血管,神经,淋巴管以与该器官的导管等出入器官处的凹陷.
60. 胸骨线--沿胸骨最宽处的外侧缘所作的垂直线称胸骨线.
61. 口腔前庭--是上下唇和颊与上下牙弓与牙龈之间的狭窄腔隙.
62. 咽隐窝--指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后壁之间的纵行深窝,为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63. 咽峡--是口腔与口咽部交通的门户,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弓和舌根所围成。
word
word
4 / 19
word
64. 幽门窦--是胃的幽门部中间沟左侧较膨大的局部.
65. 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中下1/3交界处,上有一纵行皱襞,纵襞下端有一突起称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
66. 肝蒂--出人肝门的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神经、淋巴管以与包绕这些结构的结缔组织共同构成一条索状结构,称肝蒂。
67. 肝胰壶腹--胆总管在十二指肠后内侧壁与胰管集合,形成略膨大的共同管道称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68. 肝门--在肝的脏面,连结左右纵沟中份的横沟称肝门,是肝管,神经和血管等进出的门户。
69. 回盲瓣--指由回肠末端突入盲肠而形成的上,下两个半月形的瓣。有阻止小肠内容物过快流入大肠和防止盲肠内容物逆流到回肠的作用.
70. 齿状线--肛瓣游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