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实验 土壤中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ppt

格式:ppt   大小:733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实验 土壤中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ppt

上传人:977562398 2022/1/23 文件大小:7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实验 土壤中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实验需知
实验分组:2个实验室,每个实验室分6组(名单上报),每次实验结束留1组同学值日
实验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20%,包括实验出勤、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撰写
实验结束:将实验用品收拾整齐,由实验老师确认实验结束后方可离开
实验实验需知
实验分组:2个实验室,每个实验室分6组(名单上报),每次实验结束留1组同学值日
实验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20%,包括实验出勤、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撰写
实验结束:将实验用品收拾整齐,由实验老师确认实验结束后方可离开
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结果、思考题
第一页,共26页。
系列实验内容
实验1 土壤中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 (1、2)
实验2 产淀粉酶菌株的诱变剂量选择
实验3 紫外诱变剂突变菌株的初筛
实验4 紫外诱变剂突变菌株的复筛
实验5 高产淀粉酶生产菌株的稳定性及淀粉酶活力测定
第二页,共26页。
背景知识
淀粉酶(amylase, Amy, AMS ):
能水解淀粉、糖原和有关多糖中的O-葡萄糖键的酶
药物:助消化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第三页,共26页。
背景知识
产淀粉酶微生物:细菌、真菌等
菌种分离与筛选步骤:
采样——培养——分离——筛选
诱变育种步骤:
诱变——初筛——复筛——性能检测
第四页,共26页。
背景知识
第五页,共26页。
实验1
土壤中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1)
第六页,共26页。
实验目的
掌握菌种分离与筛选的方法
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够合成分泌淀粉酶的微生物
第七页,共26页。
实验原理
自然界微生物种类繁多,有些微生物能够以淀粉作为碳源进行生长繁殖,这是因为它们能够合成分泌淀粉酶。
当能合成淀粉酶的微生物在含有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中生长时,会将淀粉酶分泌到菌体周围,使菌落周围的淀粉水解成为小分子量的糊精、聚糖和单糖。这些水解产物不能与碘作用,从而在菌体周围形成透明圈。
第八页,共26页。
实验步骤
1. 筛选培养基的配制(已完成)
可溶性淀粉2 g,NaCl 5 g,牛肉膏5 g,蛋白胨10 g,琼脂20 g,水1000 mL。
2. 倒平板(每组6个,每个平板10mL左右)
第九页,共26页。
实验步骤
3. 土样的采集
各实验室分别取三种不同环境的土样并记录当时取样环境情况(1-2、3-4、5-6每两小组在同一个地方进行取样),通常取离地面5~15cm处的土壤。
4. 稀释分离
取土样1 g,加入9 mL无菌水,逐步稀释至105、106、107 (单数组)或106、107、108(双数组) ,每个梯度涂2个平板。
第十页,共26页。
10ml
1g
9ml
9ml
9ml
9ml
9ml
9ml
10-1
10-2
10-7
10-6
10-5
10-4
10-3
1ml
1ml
1ml
1ml
1ml
稀 释
1ml
第十一页,共26页。
第十二页,共26页。
分离
第十三页,共26页。
实验步骤
,置于30 ℃恒温培养48 h(倒置培养??)
6. 产淀粉酶菌株的鉴定(下次课)
第十四页,共26页。
6. 产淀粉酶菌株的鉴定
倒平皿(注意培养基状态、体积、表面平整):3个
用接种环挑取单菌落到无菌瓶皿上(点植法:用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接触几点),同时用签字笔按对应顺序对各单菌落进行标号。
在原培养皿表面喷洒稀碘液,记录有水解圈的单菌落,与此对应找出合成淀粉酶的菌株1-2株。
注意:未分离得到菌落的小组可与其他组合作,挑取其他组鉴定得到的菌落进行后续实验(实验报告中注明使用哪一组的菌落)。
第十五页,共26页。
7. 产淀粉酶菌株的增殖培养
液体培养基分装:10ml/瓶,每个菌株对应1瓶(每组1-2瓶,参考鉴定结果)
液体培养基接种:用接种环从固体培养基表面上沾取少许菌苔,将接种环在液体培养基内振摇几次即可。
做好标记,放入摇床中振荡培养24h。
第十六页,共26页。
8. 产淀粉酶菌株的纯化——平板划线法
灼烧接种环,冷却后用接种环挑取少量菌苔
左手持平皿,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右手将接种环伸入皿中,划3-4条平行线
灼烧接种环,60°旋转平皿,划线(注意:后一区要求与前一区首尾相连,但不得与其他区域搭在一起)
灼烧接种环,将划线平板倒置,于30℃培养48h后观察。
第十七页,共26页。
第十八页,共26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
1. 取样环境情况
2. 记录产淀粉酶菌株数量(比透明圈??)及对菌落的初步鉴定结果
3. 分析:从不同地点获得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差异?可以初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