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主要内容
第 * 页
6
一、概述
二、胃肠减压的目的
三、胃肠减压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四、胃肠减压的并发症
五、操作前评估
六、注意事项
七、胃肠减压操作
八、置管后护理
九、问题讨论
第一页,共26页。
概述
PPT制作
腮腺炎
鼻孔溃疡及坏死
如果胃管长期置于一侧鼻孔而 不改变胃管的位置,可压迫鼻腔粘膜或软
骨,从而引起溃疡及坏死
胃内容物及胆汁反流
也会引起食管炎和食管狭窄,导致本身还会引起食管膜的侵蚀和糜烂,
甚至出血
第八页,共26页。
操作前评估
⒈患者病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胃肠减压的目的
⒉患者鼻腔情况,有无鼻中隔偏曲,鼻腔粘膜有无炎症、肿胀,有无息肉等。
⒊患者有无人工气道。
⒋患者有无食道及胃肠梗阻或术后情况。
第九页,共26页。
插管方法
1、取坐位或斜坡位,
2、注意胃管插入的长度,插入过长胃管在胃内盘曲,过短不能接触胃内液体。均会影响减压效果。
传统法插入深度为45-55㎝。
当插入胃管后,只能抽出少量胃液,有时仅抽出少量粘液而无胃液抽出,听诊有气过水声,证明在胃内,但减压效果不好,症状缓解不明显。
将胃肠减压管插入深度增加10-13cm,达到55-68cm,能使胃液引流增加,患者腹胀明显减轻,效果明显。
第十页,共26页。
检查管是否放置准确
。
-20㎝空气,同时在胃区用听诊器听气过水声。
,看有无气泡逸出,在胃内不应有气泡。
第十一页,共26页。
置管后护理
一、保持胃管的通畅
防止打折,避免脱出。搬动或翻动病人时应防止胃管脱出。定时冲洗、抽吸胃液。定时冲洗,Q2-4h一次。
冲洗注意事项:
应根据胃管的型号,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用10-%NS冲洗胃管。
避免用力过猛。若有阻力不可硬冲,避免损伤胃壁或吻合口,造成出血或吻合口瘘。
若有阻力应先回抽胃液,如有胃液抽出表示胃管通畅,可再冲洗。若抽不出胃液,冲洗阻力大,应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第十二页,共26页。
抽吸胃液时,吸力不可过大,以免损伤胃壁,造成粘膜损伤出血。
如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者应考虑到引流不畅,及时检查原因,调整角度或长度,同时检查是否堵塞,必要时重新插管。
第十三页,共26页。
二、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并作好记录
正常空腹胃液为无色透明状,1500-2500ml/d,含有十二指肠回流的胆汁时可草绿色或淡黄色。
观察胃液颜色,判断胃内有无出血情况。一般胃肠术后24h内,胃液多呈暗红色,2-3d后逐渐减少,如有鲜红色液体吸出,说明术后有出血,应停止胃肠减压,及时通知医生。
观察胃液的量,判断吸出量是否过多而影响水电解质平衡。一般情况下,胃肠减压者应每日补液2000ml以上,防止脱水机电解质失衡。应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及输液速度,若出现水电解质紊乱迹象,应与医生及时联系。
第十四页,共26页。
三、胃肠减压期间应禁食、禁饮
四、加强口腔护理
预防口腔和呼吸道感染,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保持口腔和呼吸道的湿润及通畅。
五、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
鼓励病人在床上翻身,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
第十五页,共26页。
胃液过多应注意有无体液不足和电解质的平衡。
肠梗阻病人,应密切观察腹胀等症状有无好转,如引流液为血性液体,考虑为绞窄性肠梗阻。
消化道出血史病人出现有鲜血引出,应立即停止吸引、报告医生处理。
注意事项
第十六页,共26页。
胃肠减压过程中,嘱病人少说话或禁声,使声带得到充分的休息。遇剧烈咳嗽、呕吐时,先用手固定胃管,以防胃管上下移动,必要时使用止咳、止吐药物,以减轻咳嗽、呕吐症状。
出现声音嘶哑者,注意嗓音保健,加强口腔护理,每日口腔护理二次,宜彻底清洗干净,每日可用淡盐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烟酒等)不宜迎风发声,避免受凉,拔除胃管后的发音应由闭口音练到张口音。
如病人咽喉部有分泌物聚积时,鼓励病人咳嗽、排痰,咳嗽前先固定好胃管及胃肠减压装置。不能自行咳痰的患者加强翻身,拍背,促进排痰。
第十七页,共26页。
拔管
拔管指征:
术后3-4天,引流液减少,腹胀消失,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肠鸣音正常,可根据医嘱拔出胃管。
拔管方法:
拔管前先将吸引装置与胃管分离,捏紧胃管末端,嘱病人吸气并屏气,迅速拔出,以免在拔管中胃液反流入气管内,防止病人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
拔管后协助病人清洁鼻腔漱口及面部清洁,取舒适卧位休息,并做好记录。
第十八页,共26页。
拔管后观察
1、注意观察患者腹部体征情况;按医嘱指导患者进食后,应注意询问患者主诉,观察期反应,注意腹痛腹胀变化情况。
2、注意观察患者声音情况及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