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京华烟云》和《飘》的差异分析.docx

格式:docx   大小:13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京华烟云》和《飘》的差异分析.docx

上传人:zkusha 2022/1/24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京华烟云》和《飘》的差异分析.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京华烟云》和《飘》的差异分析
  《京华烟云》和《飘》两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生活在典型的男权社会,都反映了战争背景下名门望族中年轻人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两者的差异分析的,欢迎阅读查看。
  1引言
  《京华烟云德对她的一片真心。为了报复与查尔斯结婚,为了生存不惜违背伦理道德嫁给弗兰克,与白瑞德的婚姻仅仅是为了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满足。三段婚姻的共同点是没有爱情基础只为满足自己的欲望与需求。最终斯嘉丽的婚姻以白瑞德的离开而告终,忧伤中她明白了自己想要怎样的爱情,不再恳求满怀等待。对待爱情与婚姻,性格迥异、观念相悖的姚木兰与斯嘉丽注定结局不同,正所谓“性格观念决定命运”[4].
  
  两部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写作风格各有千秋。林语堂先生创作《京华烟云》时深受《红楼梦》一书的影响,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基本创作方法,深含哲学意义。三部总标题“道家儿女、庭园悲剧、秋季歌声”中蕴含了道家学说的深意。《京华烟云》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它是联成的长篇小说,融入哲学、闲话、演义、风俗和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等。小说不但借鉴了西方作品的创作手法,而且沿袭了以叙事为主的中国传统小说的表现手法,不乏静态的心理描写和夹叙夹议的文字。女主人公姚木兰的命运是小说的一条主线,从幼年到青年再到婚后经历,所有故事情节几乎是直线式的随时间顺序向前推移,使读者易于理清脉络,期待下文。在写作层面,小说中的人物几乎是中国社会各种人物的化身。不少学者认为若对应《红楼梦》便可以找到性格类似的角色,这是一种对比性的创作手法。
  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全面展现了美国南方社会的风貌以及各色人物在巨大的社会变革中的命运变迁,她从女性特有的观察视角出发,大胆地采用写实手法,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小说人物的社会活动。不同于其他女作家的是她的文法更像其直白的个性。玛格丽特用一幅幅女性剪影勾画出一个在战争中挺起胸膛的南方淑女形象,用一种娓娓道来却又坚定的方式诉说女性的独特魅力。玛格丽特擅长从眼睛描写反映人物特点,寥寥几笔便能使人物富有灵气。她不喜欢华丽辞藻,不用复杂句式,只是忠于事实、干净利落地将自己脑海中浮现的影像如实描绘出来。
  由此可见,中国小说讲究意藏文中,留予读者思考的空间,西方小说力求叙述写实,直抒作者情感,平铺故事结局。东西方文化差异使得文学性标准存在不同,但文学性在人类相遇的某个交叉点上是有共通性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共性和差别交相辉映的产物[5].
  
  《京华烟云》这部作品流露出林语堂先生的道家情缘、家国情怀、悲悯之心和人文思想,全面完整地将中国的古老文化介绍给世人,堪称东西文化交流工程中的重要基石。全书始终贯穿道家精神,以期现代人类能够在道家哲学中觅得失落的平和善良,意识到人生的短暂多变和美好珍贵。作品创作于抗日战争爆发初期,为“纪念全国在前线为国牺牲之勇男儿”而作,不仅阐明了战争给民族带来的不义与荒谬,而且预言了入侵者逆天而行、多行不义必自毙的结局。林语堂的作品中不乏欢乐的情绪和闲适的笔调,似乎缺乏悲剧色彩的生命意识。一旦面对悲剧命运,他又鄙视悲观主义者的论调和与命运抗争的无知论者,提倡诗一般地“善待人生”和“享受人生”.此外,林语堂先生在对外文化传播中得出了中国式人文主义的思维方式[6],在创作中以直觉方式洞察和领悟中国文化的某一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