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doc

格式:doc   大小:5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doc

上传人:酒酿小樱桃 2016/8/24 文件大小: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注:未注明单位为 mm ;本资料仅供个人学****之用,实际设计应以正版规范为准。 1 9 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 板(Ⅰ) 基本规定 现浇混凝土板的尺寸宜符合下列规定: 1板的跨厚比:钢筋混凝土单向板不大于 30,双向板不大于 40; 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 当板厚不大于 150 时不宜大于 200 ; 当板厚大于 150 时不宜大于板厚的 倍,且不宜大于 250 。(Ⅱ) 构造配筋 按简支边或非受力边设计的现浇混凝土板,当与混凝土梁、墙整体浇筑或嵌固在砌体墙内时,应设置板面构造钢筋,并符合下列要求: 1 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8 ,间距不宜大于 200 ,且单位宽度内的配筋面积不宜小于跨中相应方向板底钢筋截面面积的 1/3 。与混凝土梁、混凝土墙整体浇筑单向板的非受力方向,钢筋截面面积尚不宜小于受力方向跨中板底钢筋截面面积的 1/3 。 2钢筋从混凝土梁边、柱边、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不宜小于 L 0 /4,砌体墙支座处钢筋伸入板边的长度不宜小于 L 0 /7,其中计算跨度 L 0对单向板按受力方向考虑,对双向板按短边方向考虑。 3在楼板角部,宜沿两个方向正交、斜向平行或放射状布置附加钢筋。 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应在板的表面双向配置防裂构造钢筋。配筋率均不宜小于 % , 间距不宜大于 200 , 防裂构造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钢筋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 梁(Ⅰ) 纵向配筋 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钢筋不应少于 2根。 2梁高不小于 300 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10,梁高小于 300 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8。 3 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 ;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 25和 d。当下部钢筋多于 2层时, 2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2层的中距增大一倍; 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和d, 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梁的上部纵向构造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 1/4 , 且不应少于 2 根。该纵向构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 L 0 /5,L 0为梁的计算跨度。 2对架立钢筋,当梁的跨度不小于 4M 时,直径不宜小于 8;当梁的跨度为 4~ 6M 时,直径不应小于 10;当梁的跨度大于 6M 时,直径不宜小于 12。 梁中箍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按承载力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大于 300 时,应沿梁全长设置构造箍筋;当截面高度 h=150 ~ 300 时,可仅在构件端部 L 0 /4范围内设置构造箍筋,L 0为跨度。但当在构件中部 L 0 /2 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当截面高度小于 150 时,可以不设置箍筋。 2截面高度大于 800 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 8,对截面高度不大于 800 的梁, 注:未注明单位为 mm ;本资料仅供个人学****之用,实际设计应以正版规范为准。 2 不宜小于 6。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