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页
六:隶书之美
古人《隶势》有云:;或穹隆恢廓,或栉比针列,或砥平绳直,或(wān)蜒胶戾,或长邪角趣,或规旋矩折。修短相副,异体同势。奋笔轻举,离而不绝。纤波浓点,错落其间。若钟簴(jù)设张,庭燎飞烟。崭岩(jié)嵯,高下属连。似崇台重宇,增云冠山。远而望之,若飞龙在天;近而察之,心乱目眩。奇姿谲诡,不行胜原。;隶书之美,是厚重凝合、庄重高雅的安静之美。
七:篆书之美
蔡邕《篆势》有云:;或龟文针列,栉比龙鳞;纾体放尾,长短复身;颓若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焚缊;扬波振(piě),鹰跱鸟震;延颈胁翼,势似凌云。或轻笔内投,微本浓末,若绝若连;似水露缘丝,凝垂下端;从者如悬,衡者如编;杳杪邪趣,不方不员;若行若飞,跂跂翾(xuān)翾。远而望之,象鸿鹄群游,络绎迁延;迫而视之,端际不行得见,指(huī)不行胜原。;篆书之美,是奇正相生、逶迤回旋的活力之美。
八:书法极美,亦极难,所谓;二十年学画,三十年学书,人书俱老;
怀素《论书帖》云:;为其山不高,地亦无灵;为其泉不深,水亦不清;为其书不精,亦无令名,后来足可深戒。;自肺腑中道出了书法之难。书法之难,难在文化积累上。文化是书法的根脉和源泉。苏东坡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黄庭坚说:;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圣哲之学,书乃珍贵。;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先贤们的这些阅历之谈,实质讲的都是文化,是学书者的深根固本之道,不行等闲视之。故稚子学书,虽形可逼真,然不行以文化论。正如一位西哲所说:;整个艺术发展史不是技术娴熟程度的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改变史。;书道精微宏大,但归根结底以文化为本源,学者不行不识。
九:中国书法五千年,高峰连绵,群星绚丽
有论者认为,从书法大的发展阶段来分析,唐以前始艮终乾,南宋以后始巽终坤。这个看法值得重视。就书风而言,大体上是不错的。唐以前的书风高古苍健,南宋以后清雅秀隽,正所谓;古质而今妍;。我国古代书家,芝(张芝)动、繇(钟繇)静,羲(王羲之)神、献(王献之)韵,旭(张旭)狂、素(怀素)畅,欧(欧阳询)峻、虞(虞世南)和,颜(颜真卿)筋、柳(柳公权)骨,苏(苏东坡)厚、黄(黄庭坚)奇,褚(褚遂良)伟、米(米芾)隽,等等,其风格虽各个不同,其本质则各个相像,唯美而已。林散之先生《题画》诗有云:;有法兼无法,今人认古人。若能寻造化,笔墨自通神。;画如此,书亦然。而从书法品位来区分,又大体可以分为情趣、境界、气象三种情形。
十:情趣品位
所谓;形其哀乐,达其情性;。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谈到张旭的草书时说:;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韩愈此论,不但恰当地品评了张旭,而且为书法的情趣品位作了最好的注解。孙过庭论王羲之说:;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书谱》)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是;兴来得意无真草;的情趣极品。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自然界有它的气候,气候的改变确定这种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的改变确定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