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内容:p。56~58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在前三年的学习中,学生对加法的交换律已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例如:在10以内的加法中,学生看着一个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在万以内的加法中,下一节课中将会有重点的介绍。
四、稳固应用:
1、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其中最后一题,要提醒学生注意:它先是运用了加法交换律,交换了48和25的位置,再是用了加法结合律.
2、你能在□里填上适宜的数吗?
学生填写完之后,要让他们说说是应用了加法的什么律?
观察下面两个算式,如今我们已经知道运用加法结合律,两边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请你观察一下,你更喜欢算哪题?算一算
看来纯熟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凑整十整百整千,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3、哪两片树叶上数的和是100?连一连
学生连完后,指名交流经历
4、补充:4+3+8+2+6+1+7
这个算式你会怎么加?想一想,这里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指出:较多的数一起加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综合运用了交换律和结合律。
五、全课总结:我们今天学的这两个运算律有什么一样的地方么?(和都没变)
那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交换律是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结合律是三个加数不交换位置,但运算的顺序改变了,和不变。)
六、布置作业:
p。58第3题
应用加法运算律进展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p。59~60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教学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展一些简便计算,这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律的根底上安排的。例题以计算林山小学四、五、六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跳绳比赛为题材,通过计算呈现出不同的解答方法,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出应用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简便算法的发现过程,并在合作和交流的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简便算法。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律进展简便计算的探究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展简便计算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才能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络,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运用加法运算律进展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中的两个运算律,谁能来说一说?
(可以先随学生答复写出字母表示的等式,再说说其意思。)
用加法搅浑律,我们可以进展验算。用好这两个运算律,我们可以使计算简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知识。
二、学习例题:
1、出例如题图,看后指名说一说表格中的信息
要求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跳绳比赛,你是怎么算的?写在自备本上。
:
(1)29+46+54
=75+54
=129(人)
(2)29+46+54
=29+(46+54)
=29+100
=129(人)
比较这两种做法,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2、试一试:
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学生独立写在书上,再指名板演
在讲评的时候,注意书写的标准,要把简便的过程写清楚
还要让学生说清楚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三、完成想想做做
1、你能很快说出每组气球上三个数的和吗?
先可以请同桌两个互相说一说,再交流。
,所以两种方法都是可以的。而第三组21虽然都可以和59、79凑成整十数,但相比,和79能凑成的正好是100,计算就更简便了。所以当方法多种的时候,最好能选择最简便的方法。
2、这样简便就怎样算
举例:175+201
指名说清楚过程。其他学生再和同桌一起边说,边完成书上剩下的练习。
3、分别算出下面三户人家今年四、五、六月用电的合计数,填在表里.
填写的时候,要提醒学生观察一下,能否有简便的算法,再计算。
全班交流
4、填写下表(p。60第6题)
填完后着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可能有的情况:
(1)加数都是200,加的数越大,和越大;被减数都是200,减的数越大,差越小
(2)把两个得数加起来,结果都是400,把两个结果相减,结果分别是20、40、60……
对于后面这种想法,老师可结合字母算式来算一算:
(a+b)+(a-b)=a+b+a-b=2a,所以结果都是400
(a+b)-(a-b)=a+b-a+b=2b,所以结果都是2个b
四、布置作业:
p。60第2、5题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相关的简便运算
教学内容:~62
教材简析:,学生学习表内乘法时有了初步体验,知道根据同一幅图能列出两个乘法算式,知道互换乘数位置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