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诗句无不强调了博览群书的好处,《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1至2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3至4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5至6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可见,阅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诗句无不强调了博览群书的好处,《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1至2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3至4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5至6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可见,阅读才能,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才能,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才能的强弱,和学生获取知识,进步学习兴趣,增长见识,和培养自学才能等方面都有亲密联络。为此,我们更需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意识的培养,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才能的训练。然而,在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条件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写作才能低,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爱上阅读,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资源共享
我们学校的学生均来自农村,家庭条件差,买书少,书源严重缺乏。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缺乏,我在班级开拓了小小图书角,并经常从学校的图书室借阅图书,鼓励学生利用中午到校时间和课余时间借阅书报,并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这样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喜欢读书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宏大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我大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和乐趣相联络,让他们愉悦地进展课外阅读,快乐地承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我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消费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2、告诉学生读书对他们是多么的重要,、科学家及身边的成才之道,,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3、充分利用教材中好读书的例子把读书的好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学生明白了古今往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会读书
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阅读。小学生背诵的 80 首古诗词、名人名言之类可用精读,童话故事一类可用略读,可阅读一些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仔细的读一遍全文,圈一圈生字,标出自然段。第二遍可以快速地阅读全文。到了第三遍可以让学生先把要完成的题目读一读,。
四、推荐好书,使学生有书可读
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根底,课外阅读那么是课堂阅读的延伸,老师在教学中应很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由课内延伸课外阅读,把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后,我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草船借箭》的教学,我向学生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