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人文精神在现代医学中的必要性分析
 
 
李晨阳
【摘要】在现代医学工作当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医学技术的研究、革新或是患者疾病本身的治疗,同时还要富有医学人文精神,在注重医学技术和患者本身疾病治疗的同时,体现出对患者人格的尊重式,这是现代医学模式的一个重要开端。1988年,由世界医学教育会议审议并通过的《爱丁堡宣言》指出:医生理应成为一个认真的倾听者、细心的观察者和亲切的交谈者,而不只是仅仅专注于治疗某些疾病[2]。在“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下,医学重新定义健康与疾病,患者并不仅仅需要疾病的康复,更需要获得人格的尊重和心灵的宽慰。新医学模式下要求医学与人文融合,只有以人文精神为核心思想和指导理念,才能有效推动“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发展。
(三)促进“以人健康为中心”的现代医学体系构建
在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中,提出了“以人健康为中心”的现代医学体系构建战略目标,这是一种对“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进一步延伸,其要求有效治疗患者疾病、尊重患者人格尊严、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还要注重对患者病情的预防,需从各个方面出发,对所有可能影响患者健康的疾病发生因素进行干预,而且还要唤起患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共同参与到保护自身健康的医疗中来,这样的医学服务对于患者的健康、人格尊严和生活质量保障来说,显然是更加有利的。不过,要达到这样的医学工作要求,不论是医疗人员、还是护理人员,都需要做出更大的工作付出,甚至可能超出本身的工作职责之外,要真正发自内心深处的去关怀、照料患者的健康,显然这必须要以人文精神为理想信念和思想指导才能实现[3]。
二、现代医学工作中的人文精神建设策略
(一)完善对临床医学工作的考核体系
医学工作的人文精神,主要在临床医学工作当中得到彰显,这就使得临床医学工作成为了人文精神建设的一个主要平台,而人文精神建设的关键途径,则是完善临床医学工作考核体系。在以往的临床医学考核工作当中,不论是医生和护理人员,都过于侧重其工作的“数量”或是专业技术水平,而对于其医德的考核,则显得并不是非常重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医生、护理人员医德水平弱化的情况出现,阻碍了人文精神在一线临床工作中的执行落实。为此,当前我们必须要完善对临床医学工作的考核体系,在具体考核指标的制定上既要反映出一线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数量”和专业技术水平,更要反映出他们的自身医德水平,尤其要注意纳入患者和家属的评价,因为群众“口碑”往往才能真实反映出医务工作人员的医德水平。这样一来,作为医务工作人员自身来讲,就必然会在思想、言行以及对患者和家属的态度上,做出不断的改进,实现人文精神的建设。
(二)构建敬畏生命的医院文化体系
所有的医院都需要在建设自身医疗环境、医疗设备、医疗人才、医疗技术的同时,构建起自身具有鲜明特色的医院文化体系,它是医院核心精神及价值观的集中表现,对所有的医务工作人员具有思想上的约束和指导作用。为此,在医学人文精神的建设中,应当构建起敬畏生命的医院文化体系,要指导医务工作人员在自身工作实践中,一切“以人健康为中心”,体现出对患者人格的尊重、生命的关爱,不论是对患者、家属还是普通的社会群众,都要以现代社会、医学伦理为规范。有了这样的医院文化体系作为精神及价值观引领,所有医务工作人员的人文精神素养,便定能得到大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