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乙瑛碑》(《汉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②.doc

格式:doc   大小:1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乙瑛碑》(《汉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②.doc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2022/1/26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乙瑛碑》(《汉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乙瑛碑》(《汉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②
《乙瑛碑》(《汉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②
《乙瑛碑》全名《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东汉永兴元年(公元153年)立,十八行,满行四十字,无额。原存山东曲阜孔庙,《乙瑛碑》(《汉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②
《乙瑛碑》(《汉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②
《乙瑛碑》全名《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东汉永兴元年(公元153年)立,十八行,满行四十字,无额。原存山东曲阜孔庙,现置曲阜碑苑。 《乙瑛碑(02)》影印之拓本,系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明代中期古拓佳品。


“乙瑛碑”书风颇谨严,富素朴之趣,是漠隶成熟时期的典型作品,也是后人学习隶书最佳范本之一。清代万经“分隶偶存”中评论此碑称:“字特雄伟,如冠裳佩玉,令人起敬。”翁方纲评论此碑,“骨肉匀适,情文流畅。”何绍基评论此碑,“朴翔捷出,开后来隽丽一门,然肃穆之气自在。”
乙瑛碑具有宗庙之美。其风格,既不像《石门颂》那样豪肆,也不像《曹全碑》那样秀润,而是介于二者之间。它又比《礼器碑》多一分沉厚,比《史晨碑》多一份雄强。其用笔沉著厚重,结字端庄雍容,体现了传统文化追求的一个向度,深具宗庙之美。正如清代方朔所言:“(乙瑛)在三碑为最先,而字之方正沉厚,亦足以称宗庙之美、百官之富。王篛林太史谓雄古,翁潭溪阁学谓骨肉匀适,情文流畅,汉隶之最可师法者,不虚也。”(《枕经金石跋》)
  其次,从技法角度看,用笔方圆兼备,结字匀适调和,章法规矩合度。
  乙瑛碑是八分隶书完全规范化的极致,具备了汉隶的全副表现手法。其用笔不像《张迁碑》那样多方笔,也不像《曹全碑》那样多圆笔,而是多切锋方笔入纸,顿笔圆转出锋,刚柔相济。平画表现最为明显。作为汉隶最重要表现特征的波碟画显明突出。
  其结字,笔画排列匀整,近小篆之排叠布白,没有大的松紧变化,字内空间较平均,笔画向四周均匀排布,不像《史晨碑》和《曹全碑》那样刻意突出长大的主笔画。
  其章法如同许多汉碑一样,横成行竖成列,字距略大于行距。呈森然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