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 、说课标教材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作家用平静但
凝重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在自己双腿瘫痪后的几件平常小事,由一个个
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母爱的无私和深沉,字里分,思考,讨论:
(1) ,当”我”答应母亲去看花的时候,母亲的表现如何?
什么时候? 喜出望外
好吧,就明天——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烦不烦!——絮絮叨叨
(2) 品味语言
1、找一找
这篇文章老师读后深受感动,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把你感
受最深的地方划出来,并于小组讨论为什么受感动。
2、 说一说
我看有些同学已经划好了,谁来读一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1)、
教师示范:喜欢某句,给人什么感觉,描写手法是。。。
(复习人物描写的四种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本段文字通过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把母亲的喜悦表现得淋漓尽
致,把母亲对儿子的关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2)、学生讨论
例: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
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默
默承受、忍耐着我的粗暴无理)
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觉得自己粗心,对自己说的话很敏感,怕儿子伤
心)
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
成年的女儿 "(母亲临终时仍挂念着孩子)
3、 速读第三部分,思考,讨论:
、母亲为什么不能陪”我”去看花了?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能说说你自己的母亲吗?
4、男女生重读第四部分,思考,讨论:
、“我”懂得了什么?
、由末段的花,你联想到什么?
(四)、小结归纳
母亲就像史铁生无形的拐杖,助他走上了成功之路,如今的他,
就像大雁一样高飞在蓝天,他生命的旋律是动听的,他的生活之花开得
很灿烂。
(五) 、课后作业
我们同学理解了史铁生,其实也正是思考了自己的人生。人生的
道路很漫长,当苦难和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好好活,更应该
用这份好好活的心态,去关爱我们的亲人和朋友。课后,我向同学们
推荐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如《我与地坛》,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
收获!
(六)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那花 菊花 作者自己
那人——母亲 线索:看花 母亲
那段经历——双腿瘫痪,母亲病逝
拓展阅读:
。
在那段日子里一一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
亲作过了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
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
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
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
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
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可她
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
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能找到。
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摘自史铁生《我与地坛》
我有一个凄苦的梦 在梦里,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
解你地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
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 ”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
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走
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摘自史铁生《有关庙的回忆》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
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
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
穿过。
—摘自史铁生《合欢树》
三、课后系统部分一一教学反思
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选择了以下教
学方法:诵读教学法,分角色表演,开放式讨论法,很好完成了教学
任务,通过课前预习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在课堂上,通过诵读和讨论
法推动学生思考,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读出感受,发现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学生在
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掌握重点的词句来分析细节描写,通过讨论
探究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课堂上《游子吟》导入新课启发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利用表格让
学生自己完成了课文的脉络梳理,充分利用小组学习,通过师生合作
和拓展阅读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体味不同的人物心理,提高鉴赏文章
的能力,感悟母爱,引发学生对生活态度的积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