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2020/12/15
1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思考与交流:观察课本P13表1-2总
结每层最多可以排布的电子数目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电子层化合价:正价+1→+7,负价:-4 →-1→0
结论:
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主族元素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族序数
负价=最外层电子数-8
注意:F、O无正价,金属无负价
2020/12/15
10
结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化合价和半径都呈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否也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呈现周期性变化呢?
疑问
以第三周期元
素为例讨论!
2020/12/15
11
1、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置换出氢气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
2、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即最高价氢氧化物)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则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3、可以根据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位置进行判断。
4、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2020/12/15
12
1、单质跟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
2、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或还原性强弱;
3、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最高价含
氧酸)的酸性强弱;
4、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2020/12/15
13
科学探究:
取一小段镁带,
用砂纸磨去表
面的氧化膜,
放入试管中。
向试管中加入
2mL水,并滴
入2滴酚酞溶
液。观察现
象。过一会儿
加热试管至水
沸腾。观察现象。
实验一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镁与冷水反应缓慢,滴入酚酞试液粉红色。加热至沸腾后反应加快,产生气泡,溶液红色加深。
镁的金属性比钠弱
结论
Mg + 2H2O == Mg(OH)2+H2
△
与金属钠对比
2020/12/15
14
取一小片铝和
一小段镁带镁
带,用砂纸擦
去氧化膜,分别
放入两试管,再
各加入2mL
1mol/L盐酸。
观察现象。
实 验 二
镁与铝均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但镁反应比铝剧烈。
镁的金属性比铝强
Mg + 2HCl = MgCl2 + H2
2Al + 6HCl = 2AlCl3+ 3H2
科学探究: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结论
2020/12/15
15
列表总结:
Na
Mg
Al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
与冷水反应:
与冷水反应缓慢,与沸水反应迅速、与酸反应剧烈,放出氢气。
与酸反应: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
NaOH
强碱
Mg(OH)2
中强碱
Al(OH)3
两性
氢氧化物
金属性:Na>Mg>Al
剧烈
迅速
2020/12/15
16
非金属性:Si < P < S < Cl
氢化物化学式
元素
14Si
15P
16S
17Cl
化合条件
稳定性
SiH4
PH3
H2S
HCl
高温下少量反应
磷蒸气,困难
加热反应
光照或点燃化合
很不稳定
不稳定
较不稳定
稳定
科学事实
2020/12/15
17
氧化物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元素
14Si
15P
16S
17Cl
SiO2
P2O5
SO3
Cl2O7
H2SiO3
H3PO4
H2SO4
HClO4
硅 酸
磷 酸
硫 酸
高氯酸
弱 酸
中强酸
强 酸
更强酸
非金属性:Si < P < S < Cl
科学事实
2020/12/15
18
本节总结:
根据实验,可得出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Na Mg Al Si P S Cl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对其他周期元素性质进行研究,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
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2020/12/15
19
练习
1、从原子序数11依次增加到17,下列所叙递变关系错误的是( )
-4-1
2、已知X、Y、Z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弱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H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