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doc

格式:doc   大小:52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doc

上传人:kisuamd347 2016/8/26 文件大小: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 2010 年2月-2015 年2月收治的 18 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产妇的临床资料,随机选择同期未发生切口感染的 30 例剖宫产产妇的资料作为对照。结合笔者所在医院的临床资料和文献资料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总结对应措施。结果: BMI 指数≥ 30 kg/m2 、产程延长、生殖道炎症等均是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且研究组与对照组 BMI 指数、血红蛋白含量、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观察组的胎膜早破、生殖道炎症、平均肛查和***检查次数均多于对照组, 术前应用预防性抗生素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结论:强化医生的剖宫产技巧、缩短手术时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是降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的关键。【关键词】剖宫产; 术后切口感染; 原因分析; 危险因素; 对应措施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 ( 2016 ) 8-0110-02 doi : . 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 剖宫产也不例外, 剖宫产切口感染可能会诱发子宫切口裂开,继发出血、败血症,甚至威胁产妇的生命。鉴于我国剖宫产率一直居高不下, 约为 50% , 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 WHO ) 建议的正常水平线 15%[1] 。因此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防治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很多研究指出 BMI 指数≥ 30 kg/m2 、双胎等是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但是事实上根本无法避免 BMI 指数≥ 30 kg/m2 、双胎等客观因素[2-3] 。因此本文主要浅谈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可以避免的诱因及其可以进行的应对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 2010 年2月-2015 年2 月收治的 18 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产妇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 随机选择同期未发生切口感染的 30 例剖宫产产妇的资料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产妇年龄 19~ 36岁, 平均( ± )岁;孕周 37~ 42 周,平均( ± )周;初产妇 17例, 经产妇 1例。对照组产妇年龄 19~ 37岁, 平均( ± )岁; 孕周 37~ 42 周,平均( ± )周;初产妇 24 例,经产妇 6 例。所有产妇符合全国医院感染监控中心的诊断标准[4] 。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具有可比性。 调查方法收集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 包括体重指数( BMI )、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肛查、***检查次数、胎膜早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方面的资料。结合文献资料调查切口感染的原因,总结应对措施。 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比较采用字 2 检验, P<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两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