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标本溶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摘要: 目的: 分析标本溶血以后对血常规检验项目的影响, 为如何得到可靠的实验数据提供科学方法。方法: 选取在本院进行体检的 60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空腹抽取静脉血 5ml ,分别装进 2 个试管,并标记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人工溶血后,对比分析 2 组研究对象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 MCH ) 、血红蛋白( Hb) 、白细胞计数( WBC ) 、中性粒细胞(N) 百分数、淋巴细胞(L) 百分数、红细胞计数( RBC )、血细胞比容( Hct )、平均红细胞容积( MCV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 )、血小板计数( Plt )、血小板平均容积( MPV )、血小板比容( PCT ) 的检测结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 PDW 、 MCHC 、 MCH 、N、L、 RBC 、 Hct 、 MCV 、 RDW 、 Plt 、 MPV 、 PCT 等 12 个项目的检测结果不一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 Hb、 WBC 等2 个项目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 )。结论: 检测标本溶血会严重影响血常规检测项目的准确性,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措施预防标本溶血。关键词:标本溶血; 血常规; 结果分析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 细胞内容物进入血清, 使血清呈现淡红色的状态, 引起溶血的原因很多, 常见的有低温冻存、低渗溶液、剧烈震荡等多种因素[1-2] 。有研究报道证实, % 的标本溶血是因为采血是放血速度过快, % 的标本溶血是因为静脉部分堵塞引起, % 的标本溶血是因为运输或者保存不恰当引起, % 的标本溶血原因不明[3] 。标本溶血以后红细胞、白细胞等有效血液成份常常破裂,严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4] 。本研究主要分析标本溶血对血常规项目的影响,同时提出各种预防措施,以便于得出更加准确的检验结果。 1 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研究资料选取在本院进行体检的 60 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空腹抽取静脉血 5ml ,分别装进 2 个试管,分别标记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 > ), 有可比性。 研究方法 检测方法: 将实验组血液标本进行人工溶血, 放置-40 ℃低温保存,保存 20min 后取出,在水浴箱中迅速解冻,溶血后检测红蛋白浓度, 以红蛋白浓度达 4g/L 判定为溶血, 然后对溶血标本进行检测; 对照组正常进行检测。所有标本均平行测量 5 次,取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质控品。 检测项目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 MCH )、血红蛋白( Hb)、白细胞计数 3讨论引起检测标本溶血的原因很多,可分为患者体内溶血和患者体外溶血。体内溶血一般是因为患者罹患恶心疾病或者服用了容易引起溶血的药物所致; 患者体外溶血一般是因为采集血液是操作不当、水浴箱水浴的温度过高、标本受到剧烈震荡或者接触了表面活性剂所致[5-6] 。溶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