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生化实验电泳
第1页,本讲稿共28页
实验
思路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有哪些?
蛋白质的分离方法有哪些?
本次实验利用了哪个性质?
生物化学教研室 朱欣婷
第2页,本讲稿共28页
第15页,本讲稿共28页
(二)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生物化学教研室 朱欣婷
第16页,本讲稿共28页
【实验原理】
血清蛋白质
等电点
分子量
占总蛋白的%
清蛋白
69,000
57~72
α1-球蛋白
200,000
2~5
α2-球蛋白
300,000
4~9
β-球蛋白
90,000~150,000
~12
γ-球蛋白
~
156,000~950,000
12~20
缓冲液pH=
pI<pH
血清蛋白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
生物化学教研室 朱欣婷
第17页,本讲稿共28页
血清蛋白依次分为清蛋白,
球蛋白的α1、α2、β、γ五个区带
请预测血清蛋白电泳区带图
清蛋白
α1
γ
α2
β
生物化学教研室 朱欣婷
第18页,本讲稿共28页
膜条经过氨基黑10B染色后显出清晰色带。
生物化学教研室 朱欣婷
各色带蛋白质含量与染料结合量基本成正比。
可将各色带剪开,分别溶于碱性溶液中。
用分光光度法计算各种蛋白质的百分数。
第19页,本讲稿共28页
:
生物化学教研室 朱欣婷
临床上还可用A/G比来表示清球蛋白的量的关系:
正常人A/G=~
可能相关疾病
清蛋白
α1球蛋白
α2球蛋白
β球蛋白
γ球蛋白
骨髓瘤
↑*
肾病综合症
↓
↑*
↑*
肾炎
↑*
↑
肝硬化
↓
↑*
急性肝坏死
↓*
↑
↑
↑
↑
传染性肝炎
↓
↑*
↑*
急性感染初期
↑*
↑*
↑*
慢性炎症/感染后期
↑*
低球蛋白血症
↓*
第20页,本讲稿共28页
1.准备与点样:
×8cm的膜条
充分浸透在巴比妥缓冲液中
取出膜条
滤纸吸去多余的缓冲液
点样器下端粘上薄层血清
垂 直
点 样
生物化学教研室 朱欣婷
第21页,本讲稿共28页
放 置
膜 条
平衡5
分钟
通
电
关闭
电源
2.电泳
点样面向下
点样端置于阴极
膜条贴
紧滤纸,拉直膜条
电压:160v
时间:60 min
生物化学教研室 朱欣婷
第22页,本讲稿共28页
通 电
完 毕
浸于染色液(氨基黑10B)中
取 出
膜 条
浸于漂
洗液Ⅰ
3.染色、脱色
取 出
膜 条
5min
浸于漂
洗液Ⅱ
2min
5min
浸于漂
洗液Ⅲ
滤纸吸
干薄膜
5min
直至
漂净
生物化学教研室 朱欣婷
第23页,本讲稿共28页
取试管6支
编号1~6
(两人的膜条共用)
试管编号
A
α1
α2
β
γ
0
蛋白条带
清蛋白
α1球蛋白
α2球蛋白
β球蛋白
γ球蛋白
无蛋白区
充分振荡
脱净染料
比 色
定 量
生物化学教研室 朱欣婷
第24页,本讲稿共28页
1.计算出各部分蛋白质占总蛋白质的百分数。
清蛋白%=(2A / ∑T)×100%
α1球蛋白%=( α1 / ∑T)×100%
α2球蛋白%=( α2 / ∑T)×100%
β球蛋白%=(β/ ∑T)×100%
γ球蛋白%=(γ/ ∑T)×100%
光密度总和 T=2A+α1+α2+β+γ
2.计算出清蛋白与球蛋白之比值(2A/G)
G=α1+α2+β+γ
生物化学教研室 朱欣婷
第25页,本讲稿共28页
,勿用手触摸感知;
,垂直点样;
;
,拉直;
。
生物化学教研室 朱欣婷
第26页,本讲稿共28页
1.在本实验电泳过程中,正负电极各发生什么反应?电极附近的缓冲液有什么变化?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