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孙权劝学的启示作文
孙权劝学的启示作文1
读了《孙权劝学》,真是有些吃惊,小说中叱咤风云、文韬武略的东吴大都督吕蒙原来是个不爱读书的“吴下阿蒙”啊!确实,和生成奇才的仲永比拟,可以说是天地之别呐!
不外,为什么吕蒙却能在“三国英雄表”的羽毛,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不被淘汰,也才能为社会,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次,我熟悉到只要肯学,就能挤出时间,就会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当孙权劝吕蒙学习时,吕蒙说自己军务繁忙,没有时间学习。吕蒙作为吴国的大将军,忙是肯定的。可贵的是他终极服从了孙权的挽劝,开始挤时间学习,并大有收成。不久后,鲁肃经由浔阳,与他相聚,听了吕蒙的谈吐,大为惊讶,以为吕蒙已经不是昔日的吕蒙了,真是士别三日,令人刮目相看。我想到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诗句,我明白了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气力的道理。我又想到了一个故事:一位巴格达商人走在山路上,忽然,有个目生的声音对他说:“捡几块石头吧,明天,你会既兴奋又懊悔。”商人于是捡了几块石头,继承赶路。天亮了,他取出石头,它们全变成了宝石!商人无比兴奋,可是,过一会儿,他又很懊悔,捡得太少了。
我们的学习岂非不也是这样吗?今天学的东西,看起来是那样的平清淡淡,甚至枯燥无味,但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来他们是那样的弥足贵重。我感到学习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是一个化清淡为神奇的过程,更是一个不中断积累财富和过程。
一则《孙权劝学》的故事,读来给人教益。三国时东吴名将吕蒙,原是个“老粗”。孙权教他读书,努力进步自己。吕蒙开始则以军务繁忙为由,不想读。孙权说:“假如说忙,岂非你比我还忙?我小时候虽读过《诗经》、《书经》、《礼记》等书,现在主持国家政务,还读了多种史书和诸家兵书,觉得大有裨益。”后来,吕蒙服从了孙权的话,发愤学习,终于卓有成就。在这则故事中,吕蒙在不惑之年发愤学习的耐劳精神虽然可赞,但孙权教人先教己,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做出样子更是可敬。你看孙权,身为一国之君,小时候又有基础,大可借口国是繁忙不学。但孙权在繁忙中抓紧学习,使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硕。这样的教育者,方能使部下信服,说话才有人听。反过来,孙权自己不读书,而去叫吕蒙读书,吕蒙天然不会去听他的。
推及家教,道理是一样的。有道是“子不教,父之过”。这一古训的意思之一就是:子女是被教育者。于是,千百年来形成了这样一种事实:父母是教育者,不管这个父母自己做得如何?自己的行为又如何?!这实在是一种误区,自己做不到、做不好的父母,实在是没有资格来教育子女的,正所谓“己不正,焉能君子”。作为父母,确实负有教育、教导子女的责任。然而,这不即是说作为父母就是生成的教育者,就可以逍遥于“教”之外,就可以言行不一,就可以不以身作则。尽管子女与父母有一层特殊的关系,但这层特殊的关系是不能替换一切的。许多事例证实,一些家庭父母在教育子女上的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其中一条原因就是父母的言行相诡,言行不一。一些父母自己做得很差,很不道德,甚至违法乱纪,却教育子女要如何如何,焉有不引起子女反感甚至跟你“开顶风船”的?那么,如何使家教收到好的效果。枢纽还在于父母的以身作则。教子,先教己,这虽是“须生常谈”,但却每每被我们的家长所忽视。我想,如何我们的父母能像孙权那样以身作则,那么,教育子女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孙权劝学的启示作文3
讲《孙权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