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从《长征》分析古诗词英译中的同构.docx

格式:docx   大小:92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长征》分析古诗词英译中的同构.docx

上传人:科技星球 2022/1/29 文件大小:9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长征》分析古诗词英译中的同构.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长征》分析古诗词英译中的同构
 
 
 
 
 
   
 
 
 
段慧芳
:A:1006-026X(2014)02-0000-02

通过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来实) The Red Army fears not the trials of the Long March,
Holding light ten thousand crags and torrents.
以上这句原文使用了交替性同构,英译本中对此句使用分词结构即holding的逻辑添加手段来实现的语篇衔接。原文中使用同构的方法使读者读起来琅琅上口的同时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
表现的淋漓尽致。通过“远征难”三个字道出了这一段艰难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生动的描述了“难”的蕴义。这一联牵动着全篇笼罩着全诗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只等闲”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
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鼓掌的统帅风度。“只”字加强了坚定的语气突出了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表现了红军在战斗中从容不迫无往不胜的风貌。英译本中虽摒弃了同构的结构但通过分词结构实现衔
接的同时完美的传达了原文作者的主要思想。
2. (a)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b) The Five Ridges wind like gentle ripple
And the majestic Wumeng roll by,globules of clay.
本句同样使用了交替性同构的方法,英译本中通过and这种逻辑添加手段实现衔接。在原文中本句通过同构,对仗的形式表面上虽是写山但实际上是表达红军对山的征服。五岭、乌蒙在诗人的视野中不在
是单纯的山而成为被感情化了的对象。诗人通过“逶迤”、“磅礴”道出红军在他心中像山一样高大绵亘,用这种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将红军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慨表现的淋漓尽致。从艺术手法上
来说使用了夸张和对比。明线是写山,暗线是写红军,动静结合,明暗互应,反衬对比,十分巧妙。但在英译本中译者虽没有使用同构的方法但通过使用and的衔接使文章得以连贯,同时也很好的传达了
作者的浓厚的思想感情。
3. (a)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b) Warm the steep cliffs lapped by the waters of Golden Sand,
Cold the iron chains spanning the Dadu River.
本句同样使用了交替性同构的方法,英译本中通过倒装结构再现了同构忠实的再现了原文。此联表面上写水,实际上却写红军对水的征服描述了几场具有典型意义的战斗,这两句写景来记事通过红军的
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他们的英雄气慨。英译本中不仅很好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而且在结构上巧妙地使用了同构的方法,不仅在意义上忠实原文更在结构上忠实原文。
4.(a)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b) Minshan's thousand li of snow joyously crossed,
The three Armies march on,each face glowing.

写作可以充分体现作者的文字语言驾驭能力。而词汇正是构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