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选择出外务工、经商或从事其它活动,从而导致了
大量留守儿童的产生。以往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往往只注重于父母外出对留守
儿童人格、心理健康、行为、学习等方面的不良影响的探讨而对留守儿童内
部存在的个体适应差异却不曾涉足。本研究旨在通过寻找影响父母外出经商留
守儿童良好适应的心理弹性方面的保护性因素,来达到让他们都能从挖掘和提
高与这些因素相关的方面来提高自身适应能力的目的。
研究以有效样本为名的留守儿童为被试。主要采用问卷法,选用的研
究工具有自我心理弹性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儿童十四种
人格因素问卷,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
研究分析了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和人格之间的关系,并且比较了这三个变
量在性别、年龄、年级、父母出外情况、父母在外时间、与父母团聚频率、照
顾人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在年龄、年级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在性别、父母
出外情况、父母在外时间、与父母团聚频率、照顾人上存在显著差异。
第二,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以及人格之间都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在社
会支持方面,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的相关程度显著地高于与客观支持
以及主观支持的相关程度。
第三,社会支持和人格对心理弹性都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在社会支持方
面,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对心理弹性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而主观支持对心
理弹性没有显著的预测力。
第四,高、低心理弹性留守儿童在社会支持、人格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
异
关键词心理弹性人格社会支持留守儿童
玩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中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
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共他人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仕或证书而
使用过的材料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说明并表
人完全
了解并同向国家
图书左官、纸质文
本和电子文本展览学校
学术发展和进行和拷贝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纸质文本和电于文本。
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衣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牛拉论灭作者签名势月鸥程
年月白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季显
·年‘月“日
引言
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个名词—“留守儿童”,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
重视,许多全国政协委员对留守儿童的生存、生长状态表示了深切的关注。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经商或进行其它活动而长期由
长辈、亲属或他人代为照管的这一部分未成年人‘改革开放以后,人口流动大
量增加。许多地区如,江西、四川、安徽、河南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
向城市或沿海地区打工有些地方如浙江、福建的农村人口大规模的出外
或出国打工、经商。这些出外打工或经商的人口大部分是由青壮年组成的,他
们的孩子一般都还处于青少年阶段。这些孩子除了那些能跟随父母到工作所在
地生活的儿童外,他们中更多的人被留在家乡由祖父母、亲朋好友或留守的母
亲或父亲等人照顾,在这中间也有部分人被寄养在别人家里。而目前的户籍制
度以及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孩子在外生活的不适应性、父母没有精力照顾孩
子、父母的经济状况等等因素是造成这些孩子被留在家乡的原因。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岁以下的留守儿童人口已经超过了
万。我们如果不能较好地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他们健康成长,那么留守
儿童问题有可能会成为国家新的不稳定因素。学术界和教育界已经对留守儿童
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研究者一般都是从亲子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人格、
心理健康、行为、学习等方面的不良影响来进行讨论的。他们获得的数据和得
出的结论,一方面让人感受到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紧
迫性但另一方面也给人以总体适应不良的留守儿童形象。他们往往从想办法
解决亲子分离的问题上着手,比如,父母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等,或者寄希
望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打破,教育制度、户籍制度等的健全与完善,还有的
从改善代养人的教育方式、社会各方面为留守儿童提供关心与照顾等方面来为
留守儿童问题提供解决方法。但对于留守儿童内部存在的个体适应差异,他们
都没有引起重视其实,留守儿童并不是一个不分化的群体,在他们中间,有
适应不良的个体,但也有适应良好的个体。如果我们把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整体
来进行研究的话,留守儿童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适应能力肯定会低于非留守
儿童群体。但如果对留守儿童内部进行比较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实际上,有
很多儿童并没有因为亲子分离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