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和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对于单位“1”的理解,,取其中的几份来说明一个实物、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都可以看成单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和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对于单位“1”的理解,,取其中的几份来说明一个实物、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都可以看成单位“1",通过把4支铅笔等看作一个整体来说明一些事物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样的引导,学生暂时能很好的掌握,但思维却受到了制约,学生的学习有一种被“牵着鼻子走"的感觉,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的:
师:我们以前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谁能举出几个分数?
生:1/4
生:3/5
生:7/15
……
师:你认为这些分数可以表示什么?
生1:比方1/4,可以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1/4"
生2:也可以理解为“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1/4”
生3:还可以理解为“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学生,每人拿到苹果总数的1/4"
师:你的理解真是和众不同。还有不同的理解吗?
生:还可以理解为“把40个同学平均分成4组,每组占总人数的1/4”
师:还能利用你手中的材料来表示1/4吗?
生1: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1/4来表示.
生2:把一根1分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1/4。
师:说的真好。刚刚大家所说的一个蛋糕、一个西瓜、一个正方形、一根绳子4个苹果、40个同学,在数学上,我们把他们称作单位“1”。单位“1”既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精品文档请下载)
〔反思〕
      对于单位”1”,学生还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接触,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较好、较全面的理解单位"1”,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从而也表达了单位”1”教学在本课时中的重要地位。虽然在四年级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那时是通过举例来说明的,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于是先让学生说几个分数。他们一口气说了很多,我有选择板书了几个,比方:1/4、3/5、7/15等等。接下来一个问题:你认为这些分数可以表示什么?这个学生也能说,如1/4,他们可以想象成“把一个蛋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