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泗泾镇周边地区脆性骨折的高危因素分析【摘要】目的: 探讨泗泾镇周边地区脆性骨折高危因素分析。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对 2010 年 1O 月~ 2013 年 10 月在松江区泗泾医院门急诊及住院的 5O 岁及以上 200 名脆性骨折患者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 根据 x 光片结果确定骨折部位、通过对骨密度的测定及询问患者骨折时的状态和诱发因素。结果:女性骨折占 59% ,男性占 41% ,骨折发生频率依次为前臂远端、椎体、髋部。跌倒是导致老年人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对高危个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为进一步制定个体化的预防干预措施打下基础,从而有望达到有效降低老年人跌倒与骨折发生率的目标。【关键词】脆性;骨折;危险因素;跌倒【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章编号】 1004-7484 ( 2014 ) 07-4753-02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骨折发生率增高的主要危险因素, 对于明显骨质疏松的患者, 轻微的损伤乃至平地行进中的跌倒均可诱发骨折。此种由站立位的身体重心高度跌倒时产生的低能量导致的骨折称为“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患者特有的骨折,据统计因骨质疏松而发生骨折的发病率达 20% [1]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骨质疏松及其相关骨折的发生率、致死率及其花费远远超出现有的认识[2] 。因此, 研究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 对有效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我们通过在松江区泗泾医院门急诊及住院的脆性骨折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患者 200 例, 分析其骨折情况和危险因素。 1 材料和方法 研究对象 201 0年1O 月~ 201 3年7 月在松江区泗泾医院门急诊及住院的脆性骨折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 200 例。纳入标准:①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配合调查;研究得到松江区泗泾医院及上级主管部门同意; ②年龄≥ 5O岁; ③所有老年患者均有因摔倒或其他非暴力骨折病史, 有明确骨折时间及部位且均经本院放射科摄 x 线片证实, 经管医生诊断并且未经过骨质疏松的正规治疗; ④对诊断疑难者均行 CT或 MRI 检查同时辅助骨密度( BMD )检测明确所有患者均为骨质疏松性骨折。排除标准: ①骨肿瘤、软骨病、骨炎症性病变(骨结核等)所致的继发性和病理性骨折; ②暴力性骨折;③神志不清,智力障碍,无法配合完成调查者。 方法询问并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跌倒时的状态, 根据骨折的诱发因素分类,分为:平地跌倒:室内滑倒(卫生间地滑、地板打滑等) ,运动中跌倒( 行走、绊物、碰撞等); 非平地跌倒( 上下公交车, 骑车, 上下楼梯)、重力因素(颠簸,负重) ;无明确诱因(有症状检查发现骨折) [3] 。根据x 光片结果确定骨折部位, 辅助骨密度检测明确所有患者均为骨质疏松性骨折。 质量控制调查员经统一培训, 合格后方可入院调查。在调查现场, 调查员一对一询问调查。调查完毕, 随机抽取 5 份问卷检查, 发现错误和遗漏项目及时补充更正。 统计学处理各组数据按年龄、性别、骨折部位应用 SPSS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各组发病率用检验分析。本组骨折的诱发因素依次是:室内滑倒、运动中跌倒、非平地跌倒、重力因素跌倒等。 70 岁以上患者室内活动跌倒占的比例最大,而 70 岁以下患者室外活动跌倒占首位,故跌倒是导致脆性骨折的主要诱发因素。 3 讨论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