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用什么留住优秀教师.docx

格式:docx   大小:9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用什么留住优秀教师.docx

上传人:1772186**** 2022/1/30 文件大小: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用什么留住优秀教师.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用什么留住优秀教师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某教师一封仅有十个字的辞职信,
入选二O一五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也被网友称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
职信,没有之一”。
同年,我们小学也有两位女教师辞职,理由是“先生要留学,我
想去陪读”引导“中层”尽快
适应从教师到“中层”的身份转变,教给他们处理相关事务的方法,
让他们感到校长一直在和他们一起努力。
一般情况下,“中层”来自一线优秀教师,师德和能力都比较出
众,有着鲜明的教育情怀,在“神性”与“任性”的双重作用下,校
长对于他们身份的认同、情怀的赞赏,能给他们带来心灵安慰,却不
能促进他们水平的相应提升。
这年元旦,接到已退休多年的老书记的电话,说他很想念老同事、
老朋友,希望能找个机会同他们叙叙旧、谈谈心。
原学校班子成员有二十多人,如今都成长起来:有11位校长,6
位副校长,还有两位是科级干部,其中10位还获得副高级职称,被
同行誉为“教育的黄埔军校”。
有如此成绩,这所百年老校的“精神”是什么呢?这种精神能否
破解今日学校“中层”难留的困局呢?
春节前,我们相聚在一起,除了回忆当年一起打拼的经历,交流
最多的是课程、课堂、校园文化、德育工作以及个人成长。
忽然找到了学校“中层”的成长原因一一团队的教育情怀和积极
向上的学****精神。虽然我们都离开了原有的团队,但这种教育情怀和
学****精神被保留了下来,并在新学校生根发芽,而正是这种团队的情
怀和精神造就了 “教育的黄埔军校”。它应当也能破解今日“中层”
难留之困。
如何将这种教育情怀和积极向上的学****精神移植到这个年轻的
领导班子呢?
首选阅读。
为了适应当下网络时代“快餐式”的阅读方式,不给重负在身的
“中层”再添负担,我们采用推荐式阅读,所选的文章短小精悍:各
处室每周向校长推荐一篇美文,内容不局限于教育教学,只要积极向
上即可,同时要附上推荐理由,挂在学校的共享平台上供大家阅读。
这样做一举多得:一方面,为了写好推荐理由,“中层”必须认
真阅读;另一方面,可以从推荐理由中很快地选取自己需要的文章阅
读;又一方面,所有“中层”也可以收藏喜欢的文章,利用碎片化时
间阅读。经常从“中层”推荐的文章里摘录“名言”,在适当的场合、
适当的时机引用,引用时,还特别说明是某某主任推荐的。
还有意识地引用“中层”的“名言”。自担任学校校长开始,就
非常重视教师写作,每到一所学校,都会创办一本属于学校自己的刊
物,发表教师的各种作品,每一期都会很认真地阅读,并养成了摘录
教师好点子、好理念的****惯。
还经常为教师修改论文,在修改论文的同时,也会做一些摘录。
和“中层”在一处办公,阅读、修改的机会更多,他们能被引用的“名
言”自然也就比较多。
早先,摘录教师“名言”主要是为了丰富和提升自己,之后,便
成了激励“中层”的一种方式,一种特别温馨、特别走心的方式。
亲近名师,向名师学****是打造年轻领导班子的另一条途径。
以中国名师为研究对象,每期研究两位:一位民国名师、一位当
代名师。工作室由科研室领衔,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都参与其中。
通过阅读、研究、评论,学****名师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内化他们的教
学方式和智慧。我们还请当代名师到学校现场讲学,给学生上课。
为了让研究更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