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县域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论文.pdf

格式:pdf   大小:14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县域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论文.pdf

上传人:紫鹃 2022/1/30 文件大小:1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县域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论文.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县域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论文
1研究区概况
以湖南省为研究区,研究区辖13个市、1个自治州、122个县(市、区),土地总面积21.18
29×104km2,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21%,其中耕地面积3.788×104km2,约占
全国相关统计数据计算出2000、200
4、2008、2012年4个不同时点湖南省各县域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并进行归类分析,其变化
特征如下:(1)从数量上看(表3),粮食盈余的县域个数为2012年最多,共有70个,200
8年最少,共有54个,人口超载的县域个数为2008年最多,共有46个,2012年最少,共有
30个,4个时段中一直处于人口超载的县域有28个,4个时段一直处于粮食盈余的县域有46个,
其余26个县域有时人口超载、有时粮食盈余。为进一步从空间上找出全省各县域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分
布规律,将4个时段一直处于粮食盈余的县域划为粮食盈余区,4个时段一直处于人口超载的县域划为
人口超载区,4个时段有处于人口盈余、人口超载或粮食盈余划为动态平衡区,并制成一张土地资源承
载力多年综合评价空间分布图(图2)。(2)从空间上来看,各县域土地资源承载力分布呈现出以下
几个特征:人口超载区:主要分布在设区市所在地和湘西地区。主要是因为设区市人口稠密,土地资源
十分有限,农业所占比重较小,粮食生产不足,人口严重超载,而湘西地区系武陵、雪峰两大山脉和云
贵高原环绕的山区,地势崎岖不平,土壤肥料严重不足,可供耕作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粮食生产受极
大影响,人地矛盾突出。粮食盈余区:主要分布在环洞庭湖地区、湘东地区及衡阳、永州等市的部分县
市,这些地区地势平坦,水资源相对充足,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是湖南省主要粮食生产区,人地矛盾
相对缓和,粮食有盈余。动态平衡区:主要分布在湘南地区、怀化和邵阳市的部分县市,这些地区地处
丘陵地带,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粮食产量波动较大,粮食供应与人口承载处于动态平衡。
3.3基本特征从时间上来看(图3),高水平协调型的数量基本不变,在9~11个之间,土地粗放
利用型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2000年和2004年均为30个,2008年为38个,2012年
为21个,土地集约利用型的数量呈增加的趋势,2000,2004、2008年均为5个,201
2年为8个,低水平协调型的数量先减少后增加,2000年为54个,2004年为55个,200
8年为49个,2012年为63个。概况起来,湖南省土地资源承载力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关系变化特
征为。(1)2000―2004年处于缓慢变化阶段。期间各种类型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主要原因
是该时期经济发展水平较缓慢,城市化水平不高,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程度较小。(2)2004―2
008年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期间土地粗放利用型数量增加,低水平协调型数量减小,主要原因是区
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不断加大,各城市地域盲目扩张,大量耕地被无序开发,土地利
用率下降,经济发展模式为粗放式发展。(3)2008―2012年处于集约式发展阶段。期间土地
粗放利用型的数量减少,低水平协调型和土地集约利用型的数量增加,主要原因是城市规模的无序扩张
现象得到遏制,单位面积的GDP产值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显著。从空间上来看(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