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搭石》优秀教学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29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搭石》优秀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ssnobrx145 2022/1/30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搭石》优秀教学设计.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搭石》优秀教学设计
  《搭石》主要让学生通过摆搭石,走搭石来体会其中的人性美。体会平凡中的美。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搭石》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您。
  《搭石》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是简单的事情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着融融的暖意。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互相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⑵理所当然的事什么意思?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理所当然的事?
  ⑶文中理所当然的事指哪些?你从这两件事例中感受到什么?
  ⑷指导读:
  同学们,理所当然这种美的确让人感动,你能读得让人感动吗?指名读,读后评议。
  师小结:我也听出来了,这是一种让人感动的美。
6
  4、学****第五段:
  ⑴出示句子: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以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⑵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觉得搭石还是普普通通的石块吗?
  ⑶请齐读最后一段,读后谈谈你对这段的理解。
  四、总结全文
  1、师总结:
  (配乐):一块块、一排排大事,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2、请同学们再一次一起带着美好的心灵读这一段话吧!
  五、交流会以及小练笔
  1、作者真实一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人,他把平平常常的一件摆搭石的事介绍得具体,让我们感受到人间真情。同学们,在生活中有像搭石的普普通通的事的吗?让你感受到美吗?
  先四人小组中说一说。
  出示课件:交流会寻找生活中的美。
  2、师小结:
7
  同学们都有着一颗美好的心灵,真让人感动,这么多的事,我们从中选择一件写来吧!争取能通过你的文字打动大家,好些吧!配乐,出示课件:小练笔。
  《搭石》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学****生字词。
8
  2.小组合作学****br/>  (1)每个小组课前准备一套生字词卡片。
  (2)组内互相检查,字字落实。
  3.重点指导。
  “涨”和“间”是多音字。
  4.要求写的字,学生先自己字形,然后临写,比较。纠正。
  5.教师根据学生写字时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
  三.学****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你觉得哪些词写出了老人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行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3.指导学生想象画面。
  (1)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表情、动作又会怎么样?
  (2)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3)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4.学生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
9
  5.指导感情朗读。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二.继续学****课文3、4、5自然段。
  1.学****第3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2)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的?“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3)引导体会“构成了家乡的地道风景”。
  2.学****第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思考:作者写了哪两个事例?
  (3)指导回答。
  (4)交流: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直到溪边……”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这两个事例中,我们不但能看到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也能够感受到画面中人物的美好心灵。
  3.学****第5自然段。
10
  让学生结合前文畅谈对这段话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赞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个性美。
  三.指导朗读全文。
  四.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
  五.小组交流。
  六.全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