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净土念佛的四层功夫.docx

格式:docx   大小:23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净土念佛的四层功夫.docx

上传人:Seiryu 2022/1/31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净土念佛的四层功夫.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净土念佛的四层功夫
宋智明

当代净土宗显然是圆摄普被的***门,它既是各宗之归属,又有自行之系统,因此可以称得上是契理契机的唯一了脱生死的捷径。
所谓有念,即是有佛号的声在,有虚空的觉受在,有光明,轻安与喜乐在,由此便有微细心中的"流注"之执。如住有此执中,就不能悟入真空妙有的如来藏实相妙境,所以仍须打破空有两边的分别之念,令入真实无念之妙念,这三个过程:
(一)是保持事一心不退,安养其定。
(二)是研****大乘中道实相之理,了悟法性本空不空的真义。
(三)是以理导行,在正念中,体究于一心之源,使穷念源,达于念即无念,当体寂灭的湛然明静的性德。于是心地豁然大明含融一切。
由此三步的理行观修,即证入理一心不乱的念佛三昧正境,此法可以参考<<念佛三昧论>>著作,穷研理性,究尽法体,方契实相无相之真际。
念佛到了“无”的功夫,即是禅宗连“无”也无的功夫,此时一灵独照,十方一相,于是与禅宗彻悟者,同一心海,乃是三昧中之王三昧。所以念佛法门不可思议,古德云:“一名佛号非大彻大悟不能全提”,正说明这一点。证念佛三昧者,不但往生自在,且于此生即能起妙用而广利众生。

净土念佛工夫,从浅至深是行人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系列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此笔者根据近期来行人提出的问题,一一予以解答。
问:念佛虽然定了课,但仍会忘记,不能坚持日日如此,这是甚么原因?
答:这是因为信愿不真切之故,对于娑婆世界的苦体会不深,对莲邦之妙乐向往不切,所以放不下身心世界,没有把精力投入念佛之中,定课自然拖拖拉拉,难以完成了。
问:定课确立后,要想进一步地提高课目很难,这是甚么原因?
答:修持用功不能太急,完成定课,且保持一段时间,待平稳不退后,才能稍微提高一些,不能一下子太快,否则必会后退的。另外,念佛的工夫,也要有利用一切空余时间的善巧。如在不用脑的、不费心的任何时刻,皆可用来做念佛的工夫。这样念佛的次数与力量就有了长足的进步了。
问:近一段时问里,念佛静坐时,觉得胸闷、头胀等不舒服的现象,不知是何原因?如何克服?
答:念佛本来有无量的功德,能消无始以来的业障,因此,如能正确地念佛,必会身心轻安舒适。但如果在静坐念佛时,身体太过挺直以致僵硬紧张,则会因气息不畅而出现胸闷;如出声太响则会使胸部气脉振荡过烈,从而使中气不得下降,造成气结胸部而疼痛。若在念佛时用心太切,意念太过执着、太过消沈,或持念的速度太快而心跳过速等,都会导致胸闷头胀等不良现象。另外,念佛人如心有外缘牵挂,烦扰于中而不得化解,也会在静坐中产生一系列不适的症状。
对治的方法相应地也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身体应放松,自然平直,不偏不倚,不挺不弯,使身觉轻安舒适。
二、静坐时最好是金刚持与默念,要出声也只能低声念,不可高声称念,如要高声念,可在座下绕佛时。
三、念佛时应离开粗重的分别执着心,不急不缓地直心而念,使心地宁静安泰,如此心佛相融为一,妄念消归于佛念,自然能得身心轻安。
四、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