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四、能源发展重点和措施
(一)确保能源安全
建立能源的多元化供应体系。争取中央的政策支持,加强区域能源合作,建立华北五省市能源协作互动机制。加快电网、天然气管网、供热管网、成品油储运设施等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然气输配系统。配套建设天然气场站工程;新建、改建天然气管网工程约2000公里。重点用户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建设双燃料供应系统,提高用户的应急能力。到“十一五”期末,天然气高日接收能力达到6000万立方米以上。
(3)煤炭
煤炭供应。加强与山西、内蒙古、河北等产煤基地的区域合作与联系,支持京能集团、京煤集团等能源企业控股、参股外地煤矿,通过资本掌控资源,确保煤炭供应安全。完善公路、铁路煤炭运输系统,畅通煤炭输送渠道。
煤炭储备。以企业为主,提升电煤储备能力。远郊区县(昌平、房山、平谷、怀柔、密云、延庆等)各建设1-2处清洁煤加工和储备基地,解决其清洁煤供应问题。集中燃煤锅炉房适当增加存煤量,提高应急能力。
煤炭管理。加强煤炭统一管理,促进清洁煤供应。初步建立全市清洁煤统一供销体制;研究和制定推广清洁煤利用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环保政策实施力度,增强锅炉尾部烟气治理效果。
(4)供热
热源建设。加快建设太阳宫、郑常庄等集中供热热源,完善热网,改善工况。在中心城20吨/时以上(含)燃煤区域供热锅炉房的基础上发展燃煤燃气锅炉房联合供热方式,加快锅炉的脱硫、除尘改造,达到使用年限的逐步改用清洁能源;继续对20吨/时以下燃煤小型锅炉房实施改用清洁能源工程。研究高碑店热电厂二期扩建以解决市区热源紧缺以及应对天然气供应不足问题;研究高井电厂和三热电厂“以大代小”提高发电和供热效率问题。近郊新城新建建筑主要使用清洁能源采暖,旧有建筑适当进行清洁能源改造;燃煤供暖锅炉禁止原煤散烧,推广使用清洁煤技术和脱硫、高效除尘等净化技术。昌平、房山、平谷、怀柔、密云、延庆等远郊区县发展以清洁煤技术为主的区域集中供热。积极推广热泵、分布式能源等新技术供热。到“十一五”期末,,其中:,,燃煤锅炉供热面积(以清洁煤集中供热为主)。
热网建设。市区新建热网干线约90公里,建设通州区三河热电厂供热管网。
(5)油品
油品供应。协调中石油和中石化充分调度资源,保障北京成品油市场的供应。根据成品油市场运行状况,积极协调市场供应量。提高燕化的生产能力,作为我市成品油市场供应的重要储备手段,保证在紧急状况下及时的资源投放。配合机动车排放标准的要求,不断提高车用燃油质量。
储运设施。“十一五”时期,建设六环路成品油输送管道,配套扩建、迁建长辛店、黄村、通州、顺义和沙河等油库,逐步关闭五环内库容较小、设施老化、存在安全隐患的油库。建设自燕化至首都机场的航空煤油输送管道,扩建首都机场航煤油库。结合京津冀地区成品油输送管道的建设,增加储备油库3-4座。
(6)能源设施建设投资估算
表3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主要能源项目投资汇总(亿元)
项目
建设内容
投资
电力
电源及电网
900
天然气
气源和输配管网
110
煤炭
煤矿和清洁煤加工、储备基地
40
供热
城市热力和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