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阳春三月,绿草成茵,花繁似锦,我把自己想象成了大地(读第四节);我是个向往自由的孩子,也是听话的孩子(读第五节)。
四、三读,鉴赏表达特点
1、环节设计。
师:只要找到窍门,我们也可以当小诗人。作者的小窍门是什么?大家看看每一节诗,作者写了自己身体哪个部位的变化?(学情预估:学生对把自己的什么部位变为什么,容易局限于课文的事物,要把打开思路作为指导重点。)
2、点拨策略。是春天的桃花、柳树、风筝,还有充满绿意的大地启发了作者的想象,春天的细雨、燕子,夏天的荷花、小溪和鸣蝉,秋天的桂花飘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启发我们想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作为想象的凭借,然后展开想象,并把它写成一首小诗。
五、学习创编,合作交流
1、环节设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作为想象的凭借,然后展开想象,并把它写成一首小诗。(学情预估: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是学习创编的难点。)
2、让学生独立思考、模仿创编,老师及时点评,激励学生积极创作;然后小组交流,最后班上交流。
六、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1、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2、理解大意
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4、学生质疑,释疑。
5、赏析诗句
6、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7、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七、鉴赏写法
1、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3、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4、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5、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八、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九、作业设计:
仿照课文尝试写首诗歌。
十、补充资料:
山村孩子的话
邱易东
云是画面的主角
让阳光渲染它的模样
暖一抹,冷一抹
在小溪的天空漂浮
树是画面的主角
让风涂抹它的年轮
浓一笔,淡一笔
叶的眼睛在崖畔张望
泥土是画面的主角
让幻想展示它的富有
深一脚,浅一脚
山路上印满秋天的芬芳
教学反思:
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