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第 2 页 共 共 7 页
有的党员干部对群众的民主权利敬重不够,重大决策不仔细听取群众看法,导致群众对党和政府有看法。群众干脆参加和管理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的渠道不通畅。一些地方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履行民主决策程序,不注意听取群众看法,草率作出确定,往往简单引发群众不满,甚至引发不同程度的冲突冲突。
一些党员干部志向信念动摇,价值观念扭曲,少数人作风不良,特权思想严峻,对群众看法生硬,为政不廉甚至腐化堕落,侵害群众利益,损害党的形象。群众反映剧烈的问题有:吃拿卡要、索贿受贿、假公济私、化公为私等为政不廉的问题;在选人用人上讲关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现象屡禁不止;“三公”消费过高,存在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奢侈行为;一些领导干部特殊是少数党的高级干部腐化堕落,在群众中影响很坏。这些问题虽然只是发生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却严峻败坏了党的形象,损害了群众对党的感情和认同。
一些体制、制度和机制尚不健全,亲密党群关系缺乏坚实有力的保障;党员干部队伍教化监督管理的有效性不强,造成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观点、群众路途还没有真正落实到全体党员干部的行动上。
三、扎实做好亲密党群关系的工作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须要全党同志的共同努力,须要实行多方面措施。当前,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做好工作,力求取得实效。
以开展党的群众路途教化实践活动为契机,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化管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剧烈的突出问题。加强对党员干部特殊是领导干部的教化,增加他们贯彻党的宗旨、坚持群众路途、做好群众工作的自觉性。严格管理党员干部特殊是领导干部,制定保障中心有关干部管理监督法规落实的配套机制;完善党规党纪和国家法规制度,从制度层面加大对干部侵扰群众权利的追究力度;制定规范权力行为的详细规定,建立防止公权滥用的制约机制;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大群众评价在考核中的权重。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状况专题报告制度,并实行专项评议。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作用,把坚持群众路途和做群众工作状况,作为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考核评价的内容。建立完善年轻干部深化实际、深化群众的制度,推动他们在实践中、在广泛联系群众中学会做群众工作、增长才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制度层面加大对干部侵扰群众权利行为的追究力度,以最坚决的看法整治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侈之风问题,切实转变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作风,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