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讲座主要分成三部分的内容:
第一,和大家探讨一下你的教育目标是怎样的,想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的人。
第二,简单介绍一下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第三,父母在子女心理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应该是怎样的。
因为我临床20年的经验,而且我本人也是当妈我儿子真好,好好表扬一下”,这是三岁的生存能力。7、8岁什么生存能力?按照他的年龄特点,有相符合的要求。过于成熟好不好?这个孩子跟小大人似的,10岁负责起家里所有负担好不好?从社会评价是好事、懂事,但是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说不好。为什么?10岁还有很大部分的童贞,他负担这么大的重任,就意味着他的童贞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满足,这在心理上会有一部分影响,
第二个培养孩子的目标,如果孩子有兴趣活在世上,有能力活在世上,我们第二个目标就是培养他做人。
我们传统的做人怎么做?我看各位面孔也很年轻,想一想你们的爸爸妈妈怎么教育你们的,如果小男孩在外面打架了,妈妈会怎么样?先把自己的孩子,不问青红皂白地揍一顿,为什么?向别人证明自己不护短。实际上可能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已经受委屈,回到家得不到理解和同情,对孩子心理上就有创伤。现在又走向另外一个倾向,是什么呢?如果孩子在学校跟别人打架了,父母有可能冲到学校去,把对方的孩子揍一顿,因为就一个宝。这两点都不可取,前面是只尊重别人的权利没有尊重自己的权利,但是现在又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只尊重自己的权利,而没有尊重别人的权利。
如何在中间找一个点呢?
中国人是以忍让作为美德的,但是忍让过头这个人时间长了肯定会抑郁,因为他总是迎合别人的要求忽略自己的要求。但一点不忍让就会没有朋友,
爱的能力,爱我们的师长、爱同学、爱亲人,甚至于陌生人,爱的能力从哪来?是因为父母给了他爱,世界跟他的互动是爱的互动,所以他跟世界也是爱的互动。当然,可以想想看身边的小孩,有的孩子一看就特别喜欢,脸上健康、阳光,特别的仁厚,有的小孩看着就尖酸刻薄、搞破坏,这一定跟世界与他的互动是有关系的。
,
自信两个最基本的含义:一个是争取自己的权利,一个是勇于表达情感。
这种孩子不会因为你是特别著名的人或者怎么样就自卑,也不会在社会地位比较低下的人面前特别自大,这点就要考量家长,如果你按照你的标准把世界分成三六九等,孩子就会分成三六九等,
比如我们考量自己,有些人是按照金钱来给世界分成三六九等的,就会在比他开的车好的人面前自卑,比他开的车差的人面前自大;
有些人是按照学历来分,比如说北大有些学生跟我说,要是不如北大的学校就没事,但是耶鲁、康奈尔大学回来就自卑。知识分子是按照知识和学历来给三分成三六九等。
如果你想要真正自信,要有一个大概念,人和人是平等的。比如你开的车很好,我可以很欣赏这辆车,但没有必要在这种人面前自卑,父母怎么做人,孩子都在学。
   ,
比如说他会尊敬师长,但又不会任由老师的蹂躏。因为并不是所有老师都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的,也有个别教师在师德方面有问题,任何一支队伍都是这样的。有些老师可能会对孩子有非常不公正的待遇,如果爸爸妈妈一味地让孩子忍受的话,这个孩子就会很倒霉;
还有,爸爸妈妈本身就不尊敬孩子,比如打、骂,这种孩子在老师的不公正待遇下就会忍受,因为他忍受惯了。
    比如说,。这里要说到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化是特别特别尊重权威的,在单位听领导、在家听父母、在学校听老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