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历史话剧剧本.doc

格式:doc   大小:44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历史话剧剧本.doc

上传人:Seiryu 2022/2/3 文件大小: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历史话剧剧本.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历史话剧剧本
历史话剧剧本(一)
主要人物:蒋介石(当时中国的领袖、剿共总司令)张学良(剿共副司令、东北军军长、西安事变的发动者)
杨虎城(十七路军总指挥、剿共主任、西安事变的发动者)
郭副官(抓捕行动指挥官)
学生代表 听说了,只是我们的蒋委员长,一意孤行。
张:杨兄,我看你也有一颗报国之心,那我也不相瞒,周恩来告诉我只要蒋同意不再向红军进攻,他们愿意开赴前线,共同抗日。
杨:问题是委员长不会同意
张:不用他同意,我们让他同意,(说着把枪拿出来)
杨:难道你是想……,看来只有这样了,干~(挥拳)
过渡
(事变前一夜,士兵乙在站岗,士兵甲路过,向乙走去,四周看了一下,凑到一耳边。)
甲:唉,给我来根烟(悄悄的)
(乙从兜里掏出烟给甲)
甲:要有大事发生(悄悄的)
乙:切,能有什么大事,你老婆要生了,(挑逗,不爱搭理)
甲:一边旯子去~我跟你说呀,少帅要兵谏~(凑得更近)
乙:兵变,别瞎说,你怎么知道,
甲:别和别人说,我刚才看见郭副官领着几个弟兄朝委员长驻地去,
乙:得得得得,别瞎说,小心你脑袋,
甲:切,懒得和你解释,占你的岗吧~再给我根烟~
乙:去去去。
甲对乙拍手,离开 稍后 乙下
第四幕
郭副官带领弟兄去抓蒋介石,(有枪声)蒋已逃跑,不在屋内
郭下令:分头找,
众:是
两士兵带蒋上台(蒋穿睡衣)
蒋:你们好大的胆子(愤怒)
郭:对不起,委员长,我也是奉命行事,你这边请
(蒋气愤离开,郭在后跟着。来到另一个房间,众人离场。(留两个士兵在门口站岗)
蒋已被擒,张前往看望。
士兵敬礼,张回礼,进入屋内。)
张学良(尊敬地、愧疚地):委员长,您受惊了。
蒋介石(生气):哼,哼。我不是你的委员长。你也不是我的部下。
张学良(诚恳地):您可以不承认我这个部下,但我不可以不承认您这个哥哥啊。
蒋介石(生气、怀着希望):既然你眼里还有我这个委员长。张汉卿,你老实告
诉我,这件事是你的部下怂恿你干的,还是你自己干的,
张学良(羞愧):委员长,让您失望了,是我下令让他们干的。
蒋介石(盛怒):张汉卿,你,你,好大的胆子啊~
张学良(坚定):我只想让您让我们去抗日。我并没有
伤害您的意思。我只是不
想看着我们的国家被日本侵吞啊~
蒋介石(怀疑、生气):没有伤害我的意思,为国家着想,哼哼,你让我这个国家领袖的颜面都丢尽了。
张学良(愤怒、心痛,大声):你只顾考虑你自己的颜面~那东北军的颜面呢,东北人
的颜面呢,四万万中国人的颜面呢,你想过没有,
蒋介石(威严、求救):好,好。你既然还认我。汉卿,你就立刻把我送回南京,
回南京再谈啊。
张学良(坚定):回去可以啊。但是,你一定要给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将士们一
个明确的交代:停止剿共,带我们去抗日。
蒋介石(生气、轻蔑):汉卿啊,你不懂政治~你是把政治当儿戏~我怎么能随便
给你承诺~你走吧,我不想见到你。
(张学良出去了,蒋介石生闷气捶大腿)
(杨虎城扭开门,走进去。)
杨虎城(礼貌性地,立正):委员长好~
蒋介石(希望地):虎城,虎城啊,虎城啊,来,坐,坐,坐。坐下坐下。
杨虎城(礼貌上地、没愧疚之意):委员长,虎城给您请罪。
蒋介石(希望地、讨好地):好好好。虎城啊,想想办法,把我送出西安。啊,
虎城啊,你是我党的老党员。你是我党的有功之臣啊。我一直都很敬佩你,看重你。
杨虎城(礼貌性地):谢谢委员长。
蒋介石(讨好、责怪):虎城,你和汉卿不一样啊。他娇纵莽撞,闯下通天大祸。这事,你可能不清楚吧。
杨虎城:委员长,我知道。
蒋介石(失望、愤怒):你怎么也受他的蛊惑,
杨虎城(坚定、义气):委员长,这是我的主意。您不要责怪汉卿,是我帮汉卿下的决心。
蒋介石(绝望、愤怒):什么,为什么啊,这是为什么,
杨虎城(坚定、义气):为了抗日,虎城的意思已经多次向委员长进行汇报和进谏。只是委员长不予采纳,逆拂民意。张副司令和我的确无法接受,所以不得以才采取了非常手段进行兵谏。
蒋介石(绝望、愤怒、厌恶):兵谏、兵谏。娘希匹,你可知道这个兵谏给国家带来什么影响,给时局带来什么
影响,哼——。
杨虎城:委员长,西安天气不好。您多保重。(起身离开)
(杨虎城出去)演员退场。
(张学良走上前,大声说,我张学良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捉蒋只是为了逼他抗日啊。一个团结的中华民族才是不可战胜的~亲爱的同学们,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进步则中国进步,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保家卫国,义不容辞~
全剧终
后言(独白):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