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国内城市滨水区规划研究脉络.pdf

格式:pdf   大小:744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内城市滨水区规划研究脉络.pdf

上传人:jllzaxwb 2016/9/2 文件大小:7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内城市滨水区规划研究脉络.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国内城市滨水区规划研究脉络宋从伟,唐绍峰摘要:本文尝试理清国内城市滨水区规划研究的脉络,为相关理论研究和规划实践提供参考。2000年之前国内城市滨水区规划研究主要是对国外滨水区规划的引介;2000年之后开始构建国内城市滨水区规划方法体系,具体包括滨水区概念界定,规划控制要素体系,规划目标、理念、原则、策略,滨水区空间分析与评价等方面。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包括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要素的整合研究,空间分析与评价,规划实施评价,规划与开发的综合研究等方面。关键词:城市滨水区研究脉络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城市滨水区的重建和开发现象伴随着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而出现,80年代后这一现象几乎遍及全球[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很多城市都注意到了滨水区的重要性,国内由北向南几乎所有具备条件的特大城市都在做城市滨水区规划[2],尤其近年来,关于城市滨水区规划的研究和实践更加大量涌现。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十二五”期间的六大重点开发区域中(徐汇滨江、浦东前滩、世博园区、临港地区、虹桥商务区、迪士尼园区),除虹桥商务区外其余五个均属于城市滨水区。基于以上研究和实践背景,本文聚焦国内城市滨水区规划研究历程,尝试理清国内滨水区规划研究的发展脉络,为相关理论研究和规划实践提供参考。 1、国内城市滨水区规划研究阶段与内容通过对中国知网1994-2010年间关于城市滨水区的文献进行搜索可以发现,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分布在2000年以后,尤以近几年来最多。综合考虑论文的被引用次数、研究内容等方面,本文选取了其中的45篇文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①。结合上述文献的研究内容和发表时序,可将国内滨水区研究归纳为两个阶段:2000年之前主要分析归纳国外滨水区规划案例,是规划引介阶段;2000年之后开始构建国内滨水区规划方法体系。 ,国内滨水区的研究也始于对国外的相关案例介绍。相关研究从介绍日本和英国开始,逐渐转向美国和欧洲。研究内容既有对一国或各国滨水区规划或开发的归纳概括[3-6],也有对伦敦道克兰地区改造复兴工程等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7-8]。在规划技术层面,涉及滨水区概念界定、规划控制要素、滨水区规划类型等方面。 2000年前后,国内学者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的同时开始进一步对国内滨水区规划思路与模式进行初步探讨[9-10],进而开始构建滨水区规划方法体系,具体包括滨水区概念界定、设计要素体系、规划目标、理念、原则、规划策略、空间分析与评价等方面。滨水区概念的界定主要从构成要素和空间范围两方面展开,较早金广君[3]45认为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地相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其特点是水与陆地共同构成环境 2000人交流群432529468,仅限注规考试!! 的主导要素。其后郭红雨[11]对滨水区的空间范围进行了界定,指出城市滨水区包括200-300m 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人的诱至距离为1-2km,相当于步行15-30分钟的距离范围。王建国[6]41进一步指出可根据具体开发项目的范围确定滨水区的概念,还指出城市滨水区概念还应包含人的心理感受范畴。关于城市滨水区概念的界定在2000年前后基本形成共识。关于城市滨水区规划控制要素的研究同样始于对国外规划的分析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