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正常血细胞形态红细胞形态学习教案.pptx

格式:pptx   大小:1,135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正常血细胞形态红细胞形态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2/2/5 文件大小:1.1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正常血细胞形态红细胞形态学习教案.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1页/共15页
第一页,共16页。
血细胞发育成熟的一般规律

血细胞的发育成熟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阶段的划分是人为的措施。
第2页/共15页
第二页,共16页。
: 由大→小;

第一页,共16页。
血细胞发育成熟的一般规律

血细胞的发育成熟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阶段的划分是人为的措施。
第2页/共15页
第二页,共16页。
: 由大→小;
: 由大→小;
: 由大→小,成熟红细胞核消失;
: 由细致→粗糙、由疏松→紧密;
: 由淡紫色→深紫色;
: 从有到无;
: 由少→多;
:无。
:蓝(嗜碱) →红(嗜酸)
第3页/共15页
第三页,共16页。
一、正常血细胞形态
红细胞系统
1. 原红细胞(pronormoblast)
胞体直径15-25μm,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瘤状突起。胞核圆形,核染色质呈紫红色颗粒状,核仁1~3个,大小不一,染浅蓝色。胞质少,深蓝色且不透明,有油墨蓝感,在核周围常形成淡染区;胞质中无颗粒,但因核糖核酸丰富而自行聚集,使胞质中出现蓝色“颗粒”。
第4页/共15页
第四页,共16页。
第5页/共15页
第五页,共16页。
2. 早幼红细胞(early normoblast)
胞体直径10-18μ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核染色质浓集呈粗颗粒状甚至小块状,核仁模糊或消失。胞质量略增多,为不透明蓝色或深蓝色,无颗粒,瘤状突起及核周淡染区仍可见。
第6页/共15页
第六页,共16页。
第7页/共15页
第七页,共16页。
(polychromatic normoblast)
胞体直径8-15μm,圆形。胞核圆形、居中,占细胞的1/2;核染色质凝集呈深紫红色索条状或块状,其副染色质明显且透亮,宛如打碎墨砚感,核仁完全消失。胞质量多、无颗粒,由于血红蛋白形成逐渐增多而嗜碱性物质逐渐减少,胞质呈不同程度的嗜多***(蓝灰色、灰红色)。
第8页/共15页
第八页,共16页。
第9页/共15页
第九页,共16页。
(orthochromatic normoblast)
胞体直径7-10μm,圆形。胞核圆形,居中或偏位,占细胞1/2以下;核染色质聚集呈数个大块或紫黑色团块状(称为碳核),副染色质可见或消失,有时胞核碎裂或正处在脱核状态。胞质量多,淡红色或灰红色,无颗粒。
第10页/共15页
第十页,共16页。
第11页/共15页
第十一页,共16页。
5. 红细胞(erythrocyte)
,两面呈微凹盘状,无核,胞质淡红色或灰红色,中央部分淡染。
第12页/共15页
第十二页,共16页。
各阶段有核红细胞形态鉴别要点
鉴别点
原始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
中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
核仁
1-3个
模糊或无


染色质
细颗粒状,有聚集趋势
粗颗粒状或小块
条索状或块状,副染色质明显
块状或团块状,副染色质可见或无
胞质
较少,深蓝色不透明,有油墨蓝感
略增多,深蓝色或蓝色不透明
多,灰蓝或灰红色
多,浅红色或灰红色
第13页/共15页
第十三页,共16页。
谢 谢!
第14页/共15页
第十四页,共16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5页/共15页
第十五页,共16页。
内容总结
第1页/共15页。血细胞的发育成熟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阶段的划分是人为的措施。胞体直径15-25μm,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瘤状突起。胞质中无颗粒,但因核糖核酸丰富而自行聚集,使胞质中出现蓝色“颗粒”。核染色质凝集呈深紫红色索条状或块状,其副染色质明显且透亮,宛如打碎墨砚感,核仁完全消失。胞核圆形,居中或偏位,占细胞1/2以下。胞质量多,淡红色或灰红色,无颗粒。块状或团块状,副染色质可见或无。感谢您的观看
第十六页,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