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怎样领略古诗词的意境
袁 伟
古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一种高品位的精神文化,古人向来崇尚清高雅洁,以诗言志。诗歌语言隽永凝练,意境深远,集中表达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使古诗具有音美、意、,形美的特点白".所谓使儿童领会古诗的意境,就是要使儿童感知诗人所描绘的鲜明的画面,然后通过想象,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也就是说:使之如临其境,如遇其事,如见其人,如离其声,从而扣动心弦,引起共鸣,到达潜移默化,陶冶性情的目的。老师应当从体会意境和朗读感悟加以指导. (精品文档请下载)
体会意境的策略,我以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联络生活实际,领悟古诗的意境美。课本中入选的古诗,描写四季风光的很多。而这些诗都饱含了诗人的感情。这些课文的编排,大都和季节时令扣得较紧。因此,组织学生去实地观察相类似的景物,观察之后再上课,“见闻”为根底,“不闻不假设闻之,闻之不假设见之”,《早春》中“草色遥看近却无”,是诗人经过仔细观察而提炼概括出来的对早春特有的风光的描绘。“最是一年春好处"是诗人爱惜早春的真挚感情的流露。如能引导儿童去实地观察一番,就会感到“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得非常真切;然后进一步去体会诗人爱惜早春的思想感情,再通过联想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正好似初春萌芽的小草,当此活力勃勃最好的学习时期,应该及时努力。 (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利用图像显示 体会意境。课本中有不少插图,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又便于导入诗境,应充分运用。如教《钱塘湖春行》一课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然后进展交流,边看边谈。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之中培养了观图才能,开展了思维,进展了词句教学和思想教育。学生自然而然地补出了诗中的关健语“暖树、春泥、乱花、浅草”,联想到万物复苏百花次第开放的美景,结句“行缺乏”是怎样的让乐而忘返人口齿留香,学生在直观和想象的空间里能得到的远不是一首诗的美。它可能是一段美妙的人生旅途可能是一首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的心灵之歌。
(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 搜集史料 感悟意境。这里所说的史料,包括时代背景、风俗习惯、,中学生是无法完全理解诗意的。如讲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时,不扼要介绍一下北宋灭亡,南宋偏安一角的史实,假设不理解陆游的生平简况,亦不易体会到诗中所表达的那炽烈的爱国之情。如为了使学生理解《白雪歌》中表达的友谊,不妨讲一讲岑参和武判官奉邀的交往轶闻。讲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得把有关的安史之乱的史实介绍一下,才能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 (精品文档请下载)
四 画图画体会意境。 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 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一句一景,合起来那么宛如一幅浑然一体的画卷。其中 对景物色彩的描绘有鹂之“黄”,柳之“翠”,鹭之“白”,天之“青”,雪之“白",还有暗含诗中的江之 蓝、,请学生用语言描绘,用画笔表现,远近上下相映成趣的画面。诗画结合,一派春和景明、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活起来了. (精品文档请下载)
五 讲故事体会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