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地震地质学.ppt

格式:ppt   大小:5,026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震地质学.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2/6 文件大小:4.9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震地质学.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地震地质学
第1页,本讲稿共20页
地震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意义
地震地质学是运用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地震成因、地震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是地质学和固体地球物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研究的对象是地震构造,地震是重大自然灾害之一还使用人造卫星激光测距、超长基线测量(VLBI)、合成孔径雷达(InSAR)和全球定位系统 (GPS)来了解地壳各大块体及大断裂的运动状况。
第6页,本讲稿共20页
地震地质学研究方法
地震地质工作中也往往使用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尤其是采用浅层地球物理勘探了解活动断裂的特征,如浅层地震、地震雷达等。
实验室途径也是地震地质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第7页,本讲稿共20页
地震地质学研究方法
地质年代测定技术,如碳-14法、钾-氩法、热释光法、光释光法等在地震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来确定古地震年代及断层滑动速率。
断层岩的显微构造研究是地震地质学近年来发展很快的一个方面,可望提供多方面的断层活动信息。
数理模拟在研究地震构造及地震区划中常被使用。
第8页,本讲稿共20页
地震地质学发展简史
20世纪初期人们已经注意到地震活动都集中于最近时期火山和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带。
 1907年,。
 1911年,“弹性回跳”假说,把地震的发生和断层活动相联系。
 40年代至50年代,、地球物理、地震以及其他定性与定量的资料综合分析的地震构造法来分析地震发生的过程与原因,并作为中长期地震预报与地震区划的主要依据。
第9页,本讲稿共20页
地震地质学发展简史
50年代中期,,并在用地质学方法发现与确定古地震方面做了开创性工作。
60年代,。,并用于圣安德列斯断层的地震危险性分析。
1977年他又对盆地山脉省正断层崖坡度与年龄关系作了定量分析,奠定了活动断层研究的基础。
,建立了6世纪以来的古地震事件年表。
第10页,本讲稿共20页
地震地质学未来动向
为了预测和减轻地震灾害,做好地震烈度区划,探索包括中长期预报在内的地震预报,除了继续深入研究强震区表层构造特征外,还要加强对深部构造,包括多震层、震源构造、深部与表层构造关系等问题的研究,加强地球动力学,特别是现代地壳运动和应力场状态与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了解地震发生的过程与机制。
第11页,本讲稿共20页
地震预报的现状和能力
法国“地学透镜计划”(GEOSCOPE)
日本“海神计划”
美国“地球透镜计划”
(Earthscope)
(为期15年)
地震学方面重大计划:
第12页,本讲稿共20页
台湾地震及活断层大型整合计划
研究内容
孕震带构造、地震地质、地震活动与地震地体构造、地壳形变、地震物理、强地动
重点
集集大震的全面深入研究
嘉南、竹苗、花东地区与集集大震区的对比研究
地震监测预报: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第13页,本讲稿共20页
鉴于地震预报科学研究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需要持续不断地培养和建设一个优秀的地震预报的科研群体。
这个群体热心于地震预报事业,个人素质好,研究水平高,合作精神强,具有远大的战略眼光并富有奋斗精神和牺牲精神。
地震预报科研群体建设
继承与发展—重在创新
第14页,本讲稿共20页
① 地震预报探索的重点:对地震过程的观测与模拟
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全过程的观测
对所观测到的各种现象、事件的物理与数值模拟的科学探索
努力目标和方向
继承与发展—重在创新
即在实际观测的基础上探索地震物理过程。
第15页,本讲稿共20页
② 大陆强震成因的动力学研究:由板块边界向大陆内部延伸
继承与发展—重在创新
努力目标和方向
大陆地震弥散型广泛分布的构造成因理论和动力学背景,板块边界动力作用和板块边界变形机制研究向大陆内部发展和延伸,大陆强震孕育发生的深浅部构造环境等。
第16页,本讲稿共20页
③震源区的研究:由地球物理方法反演向震源实体勘测发展
继承与发展—重在创新
努力目标和方向
在开展传统地球物理方法基础上,发展震源区(体)深部探测,如美国圣安德烈斯断层地震深钻、日本阪神地震深钻,以直接勘测震源体、断层、岩芯、震源区细结构、物性、温度、应力场、含水层流体、孔隙压等,开展震源的综合研究。
第17页,本讲稿共20页
④ 经验性预报:向强化物理基础发展
继承与发展—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