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新闻(xīnwén)两则
第1页/共59页
第一页,共60页。
学习目标
1、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等有关知识。
2、根据所学新闻的知识理清内容、要素(yào sù)、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学习人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同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4月23日晚间,解放军占领了蒋家王朝巢穴——国民党22年来的反革命统治中心南京城,宣告国民党统治的彻底崩溃。同年4月,中共中央已由西柏坡迁至北平(北京)。
背景(bèijǐng):
第15页/共59页
第十五页,共60页。
第16页/共59页
第十六页,共60页。
自主(zìzhǔ)学习
《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新闻要素,结构及语言特点。
、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dírén)的大无畏精神。
第17页/共59页
第十七页,共60页。
合作(hézuò)探究
各学习小组(xiǎozǔ)合作交流“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不能解决的留给别组或老师。
精讲点拨(diǎn bo)
第18页/共59页
第十八页,共60页。
标题(biāotí):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dǎoyǔ):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zhàndòu)……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
1、分析消息的结构
第19页/共59页
第十九页,共60页。
2、仔细(zǐxì)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要素:
何时
何地
何人
事件起因
经过(jīngguò)
结果
1949年4月20日
长江(chánɡ jiānɡ)前线(芜湖—安庆)
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敌军
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3、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第20页/共59页
第二十页,共60页。
4、“新华社长江前线(qiánxiàn)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答:是新闻(xīnwén)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5、著名通讯社名称(míngchēng):
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
路透社(英国) 塔斯社(俄罗斯)
共同社(日本) 法新社(法国)
第21页/共59页
第二十一页,共60页。
品析语言,领悟(lǐnɡ wù)情感
从理论上说,新闻只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好像是中立的、纯客观的。但是,完全中立的,客观的,不带主观(zhǔguān)价值判断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请你判断记者倾向哪一方,从哪些倾向词句可以看出?这其中蕴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第22页/共59页
第二十二页,共60页。
1)“南渡长江(chánɡ jiānɡ)”,“南”怎么理解?
(向南)
2)、在课文中勾画(gōuhuà)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和敌人溃不成军的词语。
写我方的有:
写敌方(dí fānɡ)的有:
“万船齐放” “突破敌阵” “占领”“进击”
“军无斗志” “纷纷溃退” “摧枯拉朽”
字斟句酌
第23页/共59页
第二十三页,共60页。
3)、导语中的“大约(dàyuē)”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4)试找出“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一句中表现我军攻势(gōngshì)猛烈、势如破竹的词语,并加以分析。
5)、试分析(fēnxī)下列红色词语的作用:
①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②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第24页/共59页
第二十四页,共60页。
6)、据了解,渡江战役要有百万大军(dàjūn)渡江,那么,标题中的“三十万大军(dàjūn)”改为“百万大军(dàjūn)”行不行?
不行。因为新闻(xīnwén)必须具有真实性。
7)、那么(nà me),等所有大军渡江胜利之后再写新闻发表,不可以吗?
不可以,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时
告诉给全国人民。
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
第25页/共59页
第二十五页,共60页。
七律(qīl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bùkě)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拓展(tuò zhǎn):
第26页/共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