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孔子对后世地影响.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孔子对后世地影响.docx

上传人:cxmckate6 2022/2/6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孔子对后世地影响.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word
word
2 / 14
word
孔子对后世的影响
摘要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中庸”。“中”,即中正、中和、无过无不及。“庸”,即用,或训为常。在孔子看来,无论是个人做事还是治理国家,都应该以“中庸” 为最高准则:“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三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在孔子以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有权受教育.因而也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当官的资格。但到了孔子的时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都在下移,这就为私人办学提供了机会。孔子正是抓住了这一机会,开始了其创办私学的职业生涯,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培养“贤才”和官吏,以实现其政治思想。在教育的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有教无类”的本义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孔子的弟子来自鲁、齐、晋、宋、、蔡、、楚等不同国度,这不仅打破了当时的国界,也打破了当时的夷夏之分。孔子吸收了被中原人视为“蛮夷之邦”的楚国人公龙和商入学,还欲居“九夷”施教,就说明了后一点。孔子弟子中有来自贵族阶层的,如南官敬叔、司马牛、孟懿子,但更多的是来自平民家庭的,如颜回、曾参、闵子骞、仲弓、子路、子、子夏、公冶长、子贡等。而平民教育更能体现孔子“有教无类”的精神实质。
word
word
5 / 14
word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人性论。“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基于“人皆可以通过教育成才成德的”的认识,孔子才作出了“有教无类”的决断。
“有教无类”思想的实施,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孔子的教育容主要是四方面,即“文、行、忠、信”。孔子教的“行”“忠”“信”是属于宣传奴隶制的道德规方面;而整理古典文献,则是孔子教学容属“文”的一面。孔子主观上认为文化知识在他的全部思想中只是占据比较不重要的地位,但是这一工作客观上对中国文化传播和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却比在行、忠、信方面要大的多。可以说,以后历代推传的六经,基本上是经过孔子和他的后学不断整理、补充和发挥而流传下来的。司马迁曾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对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矣。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折中于夫子。“
word
word
7 / 14
word
四 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突出价值
(一)自强不息
孔子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年轻时,他好学上进,不断进德修业。他的政治思想形成后,便为实现自己的主孜孜以求。孔子向往三代圣王之治,希望王道大行,实现仁政德治。孔子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对社会历史与现实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可他依然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懈奋斗。他希望教化社会人心,讲究仁爱,遵守秩序,并为之四处奔走,到处碰壁亦信念不改,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孔子心目中有一片圣洁的天地,这就是要实现天下为公、讲信修睦、谋逆不兴、盗贼不作的社会。孔子晚年喜爱《周易》,《易传》中多次提及的“刚健”、“有为”,《象辞》所说的“自强不息”,其实正是孔子生命主题的写照。
(二)与时俱进
孔子执着于自己的政治追求,但他绝不是愚顽不化的人。人们误解《礼运》篇,以为孔子向往的社会是所谓“原始共产主义时代”,其实,认真对读《孔子家语》与《礼记》的该篇,就会发现孔子所言是指“三代明王”时期。孔子思想的显著特征是主“时变”,主在变化的时势中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大学》引述古训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易传》则有:“生生之谓易”以及“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发展观念。《论语》、《中庸》、《易传》中都记有孔子的相关论述,而《周易》中所说的“与时偕行”,最为准确地表述了孔子的这一思想。
word
word
7 / 14
word
(三)天人和谐
孔子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突出表现在他的天、地、人“三才”一贯思想上。在《易传》中,天、地、人被看成宇宙组成的三大要素。《贲·彖传》日:“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与自然并列,就应和谐相处,由此形成了儒家“天人相通”、“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相互协调观念。孔子认识到客观规律不可抗拒,他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孔子言行中包含有丰富的天人和谐等生态意识,认为人应当自觉认识与遵守自然规律。《论语·述而》

最近更新

监理工程师之水利工程目标控制题库【新题速递.. 167页

监理工程师之水利工程目标控制题库附完整答案.. 167页

2025年马原考试题库含答案【综合卷】 94页

交管12123学法减分复习题库【典型题】 45页

县乡教师选调考试《教师职业道德》题库带答案.. 44页

监理工程师之水利工程目标控制题库参考答案 167页

网络安全合伙人协议书3篇 51页

销售代理分销及合同(2024年版) 3页

维修总监劳动合同样本3篇 51页

终止合同终止意向书3篇 54页

古诗鉴赏之意象 28页

精装修工程心理咨询合同范本3篇 57页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现场抢答题 47页

初三生物期中试卷分析 10页

创伤及全身反应 51页

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的分离 59页

大跨度候车厅模态参数识别及人致振动模拟分析.. 2页

大动态下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研究 2页

四年级日记【经典5篇】 4页

园林绿化施工合同书(通用版) 7页

多维解析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2版《体育教.. 2页

塑胶厂的总结优秀 2页

多模匹配算法及在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2页

大学生贫困生感谢信 6页

婚礼朋友致辞(6篇) 8页

仓库5S培训课件-5S实施技巧篇 48页

基金支持的多项研究成果在ACM SIGGRAPH 2011上.. 2页

基于需求动机的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影响因素研究.. 2页

2024年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 92页

必修3词汇表单词 (新人教版) 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