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珍贵(zhēnguì)的照片
第1页/共32页
第一页,共33页。
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lì liɑng)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邓共32页
第十六页,共33页。
爱国主义(àiguó zhǔyì)实例(一)
2001年10月23日《中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薛毅,先后五次出国。柏林(bǎi lín)大学、苏黎世大学等世界著名的科研院所多次高薪聘请他。他都谢绝了,次次如期回国。
第17页/共32页
第十七页,共33页。
薛毅为什么要放弃许多(xǔduō)人梦寐以求的机遇,他说出了自己的原因:1、祖国很需要他;2、他有他的爱国信仰,他的所作所为不能违背他的信仰。
第18页/共32页
第十八页,共33页。
爱国主义(àiguó zhǔyì)实例(二)
中科院自动化所所长,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今年36岁的青年科学家谭铁牛,在国外获终身教职,拥有自己(zìjǐ)的汽车、楼房、洋保姆。但他并不安逸这种舒适的生活,他一直在寻求回国效力的机会。终于他找到了机会,卖掉了汽车和洋房,放弃了丰厚的年薪,和妻子毫不犹豫地踏上了报效祖国的无悔之路。
第19页/共32页
第十九页,共33页。
爱国主义(àiguó zhǔyì)实例(三)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1989年被国际技术与技术交流大会和国际理工研究所授予“小罗克韦尔”奖章,同时授予“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称号,用以表彰他“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理论”方面(fāngmiàn)做出的杰出贡献。1991年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
第20页/共32页
第二十页,共33页。
钱学森早年在美国学习和工作,成为国际知名学者,拥有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1949年,他已经是力学界、核物理学界世界公认的权威和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制理论的创始人。当他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xiāo xi)后,他决定要以自己的科学成就为祖国服务。
第21页/共32页
第二十一页,共33页。
钱学森的正义(zhèngyì)之举,引起了仇视新中国的美国政府的不满和愤怒。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恶狠狠地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能让他离开美国!无论在那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不久,钱学森就为美国联邦调查局非法逮捕。
第22页/共32页
第二十二页,共33页。
受到折磨和迫害的钱学森,为了坚持正义和真理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他一心(yīxīn)向往祖国始终不渝,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对新生的社会主义祖国的向往和热爱。
第23页/共32页
第二十三页,共33页。
1955年9月,在周总理和祖国各界人士的关心和帮助下,钱学森举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投身于中国导弹(dǎodàn)、核武器、火箭技术等研究的试验工作中,为新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24页/共32页
第二十四页,共33页。
这样(zhèyàng)的观点在西方社会也不为人所称道。
美国(měi ɡuó)前总统约翰·肯尼迪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不要问你的国家(guójiā)能为你做什么,问问你能为你的国家(guójiā)做什么!”
第25页/共32页
第二十五页,共33页。
爱国主义(àiguó zhǔyì)案例:
一个名叫李立的中国留学生,讲述了他在美国留学时的一段经历(jīnglì)。李立的邻居是一个靠卖艺为生的吉卜赛人,男主人叫阿普杜拉。他为人乐观开朗、诚恳老实,与李立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第26页/共32页
第二十六页,共33页。
一个休息日,李立和阿普杜拉聊天,谈到吉普赛人四海为家的习俗,李立真诚地说:“我很钦佩你们吉卜赛人的才华和生存能力,无论到世界的任何角落,几乎(jīhū)都有吉卜赛人。”阿普杜拉也高兴地说:“不错,我们吉卜赛人无论到哪里,都得到那里的人民所接纳。”
第27页/共32页
第二十七页,共33页。
但突然,阿普杜拉的声音变得低沉了许多(xǔduō):“这也是我们吉卜赛人的悲哀,因为我们没有祖国。”一向开朗粗犷的阿普杜拉,眼里噙满了泪水。李立深深地震撼了,他突然感到,与阿普杜拉相比,自己是多么幸福,因为在自己的身后,有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祖国。
第28页/共32页
第二十八页,共33页。
资料(zīliào):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历史上有着灿烂的文化和发达的科学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曾起到了举世公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