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z.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潍坊学院学内为填土,-中粗砂,再下为卵砾石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500-600KN/m2。-,属潜水类型。地下水对混凝土构造不具有腐蚀性,但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构造中的钢筋具有弱腐蚀性。建筑场地平坦,道路通畅,水电就近可以接通,根本具备开工建立条件。
构造设计
2 .1构造体系选择与构造平面布置
构造体系应该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尽可能的与建筑形式相一致,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延性,施工简便,经济合理。该工程选用的构造体系为框架体系。
〔1〕建筑平面布置灵活,能获得较大空间,易于满足多功能的使用要求。
〔2〕 建筑立面容易处理。墙体只起维护作用,构造自重较轻。
〔3〕 计算理论较成熟,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造价较低,施工简便。
〔4〕 在构造受力性能方面,框架构造属于柔性构造,自振周期较长,地震反响较小,经过合理的构造设计,可以具有较好的延性。
〔5〕其缺点是构造抗侧刚度较小,在地震作用下侧向位移较大。
因此,框架构造体系一般适用于非地震地区、或层数较少的高层建筑。在抗震设防烈度较高的地区,其建筑高度应严格控制。
承重方案的选择
根据楼盖的平面布置及竖向荷载传力途径。框架承重方案分为:横向框架承重、纵向框架承重和纵横向承重等几种。
在实际工程中,一般采用横向承重方案是在横向布置框架承重梁。因房屋横向较短,柱数量较少,当采用横向承重方案时,横向框架梁的截面高度大,可增加框架横向侧移刚度。当柱网平面接近正方形时,现浇楼面为双向板,此时,宜采用纵横向框架承重。本设计采用的是纵横向承重方案。
-
. z.
构造布置
构造平面形状宜简单、规则、对称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均匀,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平面形状。构造的主要抗侧力构件应对称布置,尽量使构造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重合,防止地震时引起构造扭转及局部应力集
构造竖向布置应使体型规则、均匀,防止有较大的外挑和内收,质量沿高度方向均匀分布,构造的承载力和刚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防止抗侧力构造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构造总体布置
多层建筑中控制侧向位移成为构造设计的首要问题。在设计中通常通过控制高宽比来实现。在工程中,高宽比H/B<3,满足要求。柱网布置尺寸还受梁跨比限制,梁跨比一般在6~9之间为宜。
本工程采用内廊式柱网布置,见以下图
柱网布置
框架梁尺寸确定
主梁尺寸确定
主梁设计: h=(1/8—1/12)L 其中L为梁的跨度,梁截面尺寸应满足承载力,刚度及延性要求
纵框架梁
: h=(1/12—1/8)*6600=(550~825)取h=700
b=(1/2~1/3)*700=(233~350)取b=300
: h=(1/12—1/8)*2700=(225~338)取h=700(考虑施工因素)
b=(1/2~1/3)*700=(233~350)取b=300
横框架梁
: h=(1/12—1/8)*4200=(350~525)取h=500
b=(1/2~1/3)*500=(167~250)取b=250
: h=(1/12—1/8)*3600=(300~450)取h=450
b=(1/2~1/3)*450=(225~150)取b=300
次梁尺寸确定
次梁设计: h=(1/12—1/18)L 其中L为梁的跨度,梁截面尺寸应满足承载力,刚度及延性要求
-
. z.
进深: : h=(1/12—1/18)*6600=(550~825)取h=600
b=(1/2~1/3)*600=(200~300)取b=250
梁截面尺寸及各层混凝土强度等级
梁截面尺寸及各层混凝土强度等级
层次
砼强度等级
主梁
次梁
走道梁
2~5
C30
300*700
250*600
300*700
1
C30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