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匆匆那年,网络芯片的绝世高手何在?.doc

格式:doc   大小:51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匆匆那年,网络芯片的绝世高手何在?.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3 2016/9/6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匆匆那年,网络芯片的绝世高手何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匆匆那年,网络芯片的绝世高手何在? 网络交换芯片,一个只有思科和博通对峙的高冷江湖。如果此时, 一家中国企业突然宣布获得技术突破, 你会怎么想?又一个大学教授撰写的论文,或是另一个商业市场难以复制的“玩具”?但这次, 巨头也不得不开始认真应对――它, 已经被看作全球网络企业的另一种差异化选择。这不由得激起了人们刨根问底儿的好奇心:在这个产业链的顶端,需要什么人有怎样的勇气才可能去挑战垄断的格局? 综观如今的互联网创业大潮, 情怀、概念、梦想……但在基础芯片领域创业,却是截然不同的三个词――核心、垄断、专利……在计算芯片市场,英特尔一家独大的局面数十年来几乎从未被撼动; 在通信芯片市场,高通的专利壁垒在全球也屡屡遭遇垄断罚单; 而在网络交换芯片市场, 思科和博通则称霸了整个江湖。那么, 这家中国企业来自何方? 毕竟,英雄总有出处。英雄总有出处不论外在条件如何, 在产业链顶端创新首先需要的不是情怀, 而是技术实力,这意味着这家企业必须具备基因。基因?似乎是很玄的东西。回溯 20 年前,随着互联网高速公路的兴起,网络通信进入以太网一统的大时代。那时,在路由器市场,只有 Bay 与思科旗鼓相当; 交换机市场,则是 3Com 、 Bay 和思科三分天下; 那时,华为的数据网络业务甚至还没有“出道”……尤其在产业链顶端的网络交换芯片领域, 全球只有 3Com 、 Bay 、思科这三大巨头的五大团队,可以说,如今的网络芯片研发人才, 几乎都是当年这五大团队的绝世高手。这就是基因。那么,这些绝世高手如今的结局如何? Bay 团队做出了当时最好的芯片, 但结局却令人惋惜, 在公司 1998 年被北电网络收购后, 他们也最早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北电网络的数据业务随后又被朗讯分拆出来的数据网络部门 Avaya 公司收购, 至今仍活跃在全球网络设备市场。 3Com 团队同样命运不济, 由于公司做出了新的战略选择, 将销售量更大的网卡作为战略重心,交换芯片团队中的核心人员不得不选择离开。其中的大部分绝世高手来到了博通,也成就了博通网络交换芯片厂商的霸业。 3Com 则几经辗转,最后被惠普收购。其余三大团队都来自思科, 分别是思科的 Cat3K 、 Cat4K 、 Cat5K 产品线的创始团队。在 2000 年之后的网络大时代下,这些绝世高手不愿“寄人篱下”,纷纷选择离开思科重新创业。 Cat5k 团队来自思科收购的 Crescendo ,他们离开思科后创立了 Andiamo , 后被思科以 70 亿美元收购。有意思的是, 至今他们仍旧周而复始地实践创业梦想:为二次出走成立 Nuova ,被思科收购,为三次出走成立 Insieme ,被思科收购,现在正准备为四次出走。 Cat4k 团队来源于思科收购的 Granite , 其创办人是鼎鼎大名的安迪? 贝托斯黑姆( Andy Bechtolsheim ) ,他也是 Sun 的创办人(后被甲骨文以 74 亿美元收购)和 Google 的天使投资人。他们离开思科后专注于数据中心交换机市场,成立的 Arista 目前正与思科抗衡。 Cat3k 团队呢?它和故事的主人公息息相关。换句话说,如今获得网络芯片技术突破的中国企业,它的基因来自 Cat3k 团队。高手必会回归这是一个绝世高手沉寂十年后再次回归的故事。孙剑勇, 当年思科网络交换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