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神经外科镇静镇痛专家讲座课件PPT.pptx

格式:pptx   大小:2,314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神经外科镇静镇痛专家讲座课件PPT.pptx

上传人:非学无以广才 2022/2/8 文件大小:2.2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神经外科镇静镇痛专家讲座课件PPT.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重症颅脑损伤镇静镇痛
神经外科镇静镇痛专家讲座
第1页
我国每年约有60万重症颅脑损伤(TBI)患者,死亡约10万人。对于TBI患者而言,镇痛镇静治疗是治疗过程中主要部分。脑损伤患者镇静治疗含有特殊性,因为脑损伤患者存在呼吸循德大学医院神经外科Nordstrom Grande ,又称“隆德概念”:
以控制脑容量为目标,进而到达控制颅内高压治疗方法 (Volume-targeted therapy of increased ICP),成为隆德概念
TBI患者镇静镇痛另一理念——隆德概念
神经外科镇静镇痛专家讲座
第11页
第一是静脉给 予metoprolol 和clonidine降低平均动脉压以到达控制到降低脑得灌注压,维持脑灌注压在50mmHg,降低毛细血管静水压 ; 给予Midazolam、Fentanyl和Thiopenthal降低机体应激反应及脑能量代谢;经过轻微过分通气、给以Dihydroergotamine和Thiopenthal直接降低脑血容量来控制脑容积。
第二是静脉连续输注呋塞米1~3mg/hr维持适度液体负荷平衡,纠正低蛋白血症和贫血,是血浆蛋白≥40g/l,Hb≥%,维持正常胶体渗透压,增加经毛细血管对组织间水吸收。
隆德概念治疗关键点 :
神经外科镇静镇痛专家讲座
第12页
颅脑损伤患者需不需要镇静?隆德概念认为术中镇静最主要,要做好监测评定。 一个患者看上去非常平静,实际上不一定,要看监测结果。 颅脑损伤患者比较轻易躁动,躁动以后必定出现一些病理改变, 包含缺血缺氧,包含躁动以后出现血压升高,胸腔内压升高,造成颅内压升高,静脉回流受阻,最终出现脑血容量下降。 镇静有效改进了颅内压,改进了脑里代谢,尤其脑氧代谢,使得脑氧代谢下降,然后使脑血容量降低,相对来说颅内压也降低。 现在临床神经外科都有一个思绪,国际主流思想就是颅脑损伤患者应该进行镇静。
隆德观点:
神经外科镇静镇痛专家讲座
第13页
第一,镇静镇痛基础益处,缓解疼痛、缓解焦虑和躁动,不论是重症颅脑损伤,或在颅脑损伤恢复期都有很多病人躁动, 尤其这种躁动非常难处理。还能够降低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提升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耐受性,患者不耐管,有时候相对浅一点,也躁动;利于医疗和护理操作。
第二,它能够提升癫痫连续状态控制,国际惯用几个药。 第一个是硫贲妥钠,它控制率是 64%,第二个是咪达唑仑,是 78%,第三个是丙泊酚,它控制率是 68%。 现在看来惯用控制癫痫咪达唑仑比较多一些。
第三,镇静能够防治低温造成寒战。
镇静益处:
神经外科镇静镇痛专家讲座
第14页
重症患者现在治疗,除应用大量脱水剂,亚低温等治疗方法。还有隆德概念,概念就是控制脑容量,控制脑容量就是一个控制脑血流量,降低颅内压。 怎么降低颅内压,就是经过控制脑容量从而到达控制颅内压一个方法。 隆德能够显著降低颅脑创伤死亡率,改进预后。
隆德概念-预后影响
神经外科镇静镇痛专家讲座
第15页
降低机体应激反应及脑能量代谢,基本上用捆绑方法就是咪达唑仑、低剂量硫喷妥钠加芬太尼,还有 β1 受体阻滞剂,还能够用 α2 受体激动剂比如可乐定、硫喷妥钠。 能够用速尿,再加上血红蛋白要大于 g。 降低脑血容量, 轻微过分换气,能够用一些硫喷妥钠、二氢麦角胺。
隆德-降低应激及脑代谢
神经外科镇静镇痛专家讲座
第16页
隆德概念其中有一个镇静标准,镇静目标和方法就是减轻创伤应激损害和大脑能量代谢,联合应用镇静、镇痛药品。 镇静药品选择,应该是充分镇痛基础上进行镇静,镇静镇痛是完全两个概念,顽固性颅内高压要用硫喷妥钠,寒战样症状患者,能够给予哌替啶治疗,丙泊酚不属于隆德概念部分, 轻易发生丙泊酚输注综合征(propofolinfusion syndrome,PRIS)。 丙泊酚假如用量大,快话轻易造成心肌细胞衰竭,易出现高脂肪血症。
隆德-镇静
神经外科镇静镇痛专家讲座
第17页
镇静标准包含镇静时机和镇静目标,镇静时机应该是在进入 ICU 前,这个时候主动给予镇痛镇静治疗,能降低机体应激反应。 进入 ICU 以后,尤其重症 ICU, 要深入降低机体应激及儿茶酚胺释放, 给予 α2 受体激动剂, 一个是应用右美托咪定, 第二个用阿片类药品,β1 阻断剂以及其它镇静剂。 镇静目标,不需要天天进行唤醒,要维持镇静至颅内压稳定至正常水平。 第二就是要降低脑毛细血管静水压,控制血管性水肿,防止低血容量状态。控制 MAP,要选择一些不扩张脑血管药品,比如β1 受体阻滞剂、α2 受体激动剂、血管担心素 2 抑制剂,另外头位要抬高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