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实验传热实验
第1页,本讲稿共19页
间壁式换热器又叫表面式换热器,在这种换热器中,冷热两种流体被壁面隔开,在换热过程中,两种流体互不接触,热量由热流体通过壁面传给冷流体。
间壁式换热器
第2页,本讲稿共19页
过程分实验传热实验
第1页,本讲稿共19页
间壁式换热器又叫表面式换热器,在这种换热器中,冷热两种流体被壁面隔开,在换热过程中,两种流体互不接触,热量由热流体通过壁面传给冷流体。
间壁式换热器
第2页,本讲稿共19页
过程分析
在间壁式的换热器中,总传热速率方程为:
传热系数K与诸多因数有关(如冷、热流体的流动状况,流动介质,管子材质等),究竟哪些因数对K的影响起控制作用,从整体上难以分析和研究。因此,整个传热过程可分解为三个子传热过程。
第3页,本讲稿共19页
热流体对固体面的对流传热,传热速率为:
b. 固体壁面的热传导,传热速率为:
C. 固体壁面对冷流体的对流传热,传热速率为
Qh=αhAh△tmh
Qc=αcAc△tmc
第4页,本讲稿共19页
过程的分解
第5页,本讲稿共19页
第6页,本讲稿共19页
式中 △tmh——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数平均温差
△tmc——固体壁面与冷流体之间的对数平均温差
△tm——热流体与冷流体之间的对数平均温差
若已知αC、αh及λ、δ就可计算相应的K
若忽略固体壁面热传导的阻力,则
对流传热系数αc、αh目前还不能通过解析法得到其理论 计算式,用无因次分析法通过实验测定其α。已知,影响α的因素有α=f(l, ρ, μ,cp,λ,u,β,g,△T)
由无因次化
对于强制对流
第7页,本讲稿共19页
通过实验可值,对于加热b=
两边取对数得:logNu=logA′+alog Re
该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论为:
过程的合成与分解法
描述对流给热的大小
描述流体流动状态
描述流体的物性
第8页,本讲稿共19页
过程分解与合成方法
过程分解与合成方法是研究处理复杂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这一方法是将一个复杂的过程(或系统)分解为联系较少或相对独立的若干个子过程或子系统,分别研究各子过程本身特有的规律,再将各过程联系起来以考察各子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整体过程的规律。
第9页,本讲稿共19页
这一方法显见的优点是从简到繁,先考察局部,再研究整体。同样用黑箱法作实验研究,在过程分解之后就可大幅度减少实验次数。例如,一个包含8个变量,各变量之间相互关联的过程,若每个变量改变4个水平进行实验,总实验次数为
48=65536 (次)
假如通过对过程的新发现可将整个过程分解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子过程,每个过程分别包括3个和5个变量,如果每个变量仍改变4个水平作实验,则总的实验次数为
43+45=1088(次)
第10页,本讲稿共19页
可见,在将过程分解之后,可使实验次数大幅度减少,%。如果在子过程的实验研究中,再辅以因次分析方法的指导组织实验,可使实验工作量进一步降低。
应当注意的是在应用过程分解的方法研究工程问题时,对每个子过程所得的结论只适用于局部。譬如通过实验研究得到了某一子过程的最优设计或操作参数,但子过程的最优并不等于整个过程的最优,通常整个过程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关键子过程的影响。在化学工程中,一般将这些关键子过程称为控制过程或控制步骤。
第11页,本讲稿共19页
二. 实验环节
1. 实验体系:热流体为蒸气
冷流体为空气
2. 实验设备:套管式换热器
3. 实验内容
a. 改变冷流体流量,测定冷、热流体的对流传热
系数αC、αh及K
b. 确定实验系统的Nu与Re之间的关系
第12页,本讲稿共19页
4. 实验原理
总传热速率方程为:Q=KA△tm
冷流体的对流传热方程为:Qc=αcAc△tmc
热流体的对流传热方程为:Qh=αhAh△tmh
由热量衡算得 Qc′=WCpc(t2-t1)
Qh′=GCph(T1-T2)
第13页,本讲稿共19页
△tmh——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数平均温差
△tmc——固体壁面与冷流体之间的对数平均温差
△tm——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