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湖南民歌《浏阳河》?“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的水路到湘江……” 20世纪 50年代,一曲《浏阳河》唱遍大江南北。奇怪的是,在以后大约 20年的漫长岁月里,这支歌的词作者似乎消失了, 《浏阳河》被当作无名氏之作咏唱着。这里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2《浏阳河》的词作者?1950 年9月,湖南省湘江文工团土改工作队来到长沙市东郊浏阳河畔的黎托乡,一边帮助农民土改分田,一边创作反映农民新生活的文艺作品。?当年 19岁的《浏阳河浏阳河》》词作者徐叔华词作者徐叔华就是文工团的一员。他有一副好嗓子,爱唱民歌。?很快就秋收了,分到了田地的农民有了种粮积极性,交公粮也畅快, 送粮路上,颇有些你追我赶的味道。徐叔华受到启发,打算编一个小歌舞剧“送粮路上”。当时,土改工作队队部设在一个祠堂里,徐叔华经常参加会议,很晚才回住户。有一天回来又很晚,天黑路窄坑坑洼洼,他一个趔趄差点儿栽到路边的水沟里。正是这个趔趄触动了他的构思:爷爷和孙子推着小车送公粮,在路上和一位青年人你追我赶,一不小心车陷水沟。因为粮食装得多,爷孙两人力气小抬不动,请青年人帮忙。青年农民有意逗乐,对小孩说:你答得出我的问题就帮你抬。于是歌舞小剧本《双送粮》就这样诞生了。 3《浏阳河》的曲作者?一年后的 1951 年5月, 《双送粮》演出小组来到武汉,参加中南区选拔并顺利入选。但是主持者要求,将《浏阳河》曲调由原先套用的京剧曲调《小放牛》改换成湖南民歌的调子, 因为剧中其他两个唱段用的是湖南花鼓戏腔调, 《小放牛》夹在其中实在不协调。?当时徐叔华另有任务没有参加演出,领队储声虹将临阵换曲的任务交给了乐队指挥兼打鼓的朱立奇乐队指挥兼打鼓的朱立奇。时间紧迫,刻不容缓。朱立奇灵机一动,想到自己一年前演过一个湖南花鼓戏《田寡妇看瓜》,其中有一个《送瓜调》用的是湖南祁阳小调音乐。作曲是长沙市工人文工团的唐璧光。能不能将这个曲子套用到《双送粮》上来?当时朱立奇接触到的湖南花鼓调有限,别无选择,决心一试。他大胆地改动了原曲的节奏,将原曲的慢四拍改为快二拍,使改编的曲调表现出欢乐的情绪。几个演员试唱,都认为很成功。 4《浏阳河》的对答全歌如下: ?第一段: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的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什么县?出了个什么人世界把名扬? ?第二段:浏阳河,弯过了九道弯,五十里的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湘潭县,出了个毛主席世界把名扬。 5修改《浏阳河》歌词?1971 年8月,年近八旬的毛泽东到南方视察途中,于下旬到长沙停留数日,下榻于蓉园宾馆。毛泽东在蓉园宾馆内观看电视转播。浓浓乡情触动了毛泽东的情怀,他听完了《浏阳河》后,情不自禁地说: “再来一遍。”转播现场完全靠电话指挥,听得指令传来,独唱演员赵海兰马上又唱了一遍《浏阳河》。?当时,她完全不知道毛泽东在观看演出。?毛泽东看过演出后离开长沙去南昌。华国锋于领袖离去后传达了毛泽东的观感,提到了毛泽东听不够《浏阳河》的情节。?徐叔华受命后不敢怠慢,赶紧铺纸命笔, 改成了 5段词。其中新添三段: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五十里的水路到湘江。江水滔滔流不断哪,比不过毛主席恩情长。?毛主席,像太阳,他指引着人民前进的方向。我们永远跟着毛主席,人民的江山万年长。?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两岸歌声响四方。幸福歌儿唱不尽哎,歌唱敬爱的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徐叔华此时的创作心境,与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