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z.
37 夜雨寄北
唐代:李西北前线,承当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注释: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赏析: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辛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
. z.
41浣溪沙
宋代: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方法。似曾相识:好似曾经认识。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
赏析: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42登飞来峰
宋代: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创作背景: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鄞县知县任满回****故里时,途经**,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非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注释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城外的林山。
-
. z.
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闻说:听说。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望眼:视线。缘:因为。
赏析:
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43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代: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
注释:江城子:词牌名。密州:今**诸城。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聊:姑且,暂且。狂:豪情。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黄:黄犬。苍:苍鹰。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千骑:上千个骑马的人,形容随从乘骑之多。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太守:指作者自己。看孙郎:孙郎,孙权。这里借以自喻。酒